仰观俯眺惬幽襟,千仞冈头足畅吟。
却倚层峰还自问,每惭仁者乐山心。
仰观俯眺惬幽襟,千仞冈头足畅吟。
却倚层峰还自问,每惭仁者乐山心。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所作的《登盘山偶咏(其四)》。诗中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首句“仰观俯眺惬幽襟”,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既仰望天空又俯瞰大地时的愉悦心情。接着,“千仞冈头足畅吟”一句,通过描述站在千丈高的山冈上,诗人可以自由地吟唱,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畅快淋漓的感受。
后两句“却倚层峰还自问,每惭仁者乐山心”,则转而表达了一种深刻的自我反思。诗人倚靠在层层叠叠的山峰之上,不禁自问,是否真正理解并践行了“仁者乐山”的精神。这里的“仁者乐山心”,可能指的是儒家思想中强调的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平和与道德修养的理念。通过这一问,诗人不仅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流露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和反省。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登高远眺为背景,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哲学思考相结合,既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也体现了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索。
五陵游歇,催买花枝,重上吴阜。
抖擞衣尘,旋觉野云生肘。
谁载铜官山色到,屐高惊破门前柳。
拨寒灰,把升平乐事,一番回首。
怪作达、于吾何有,起舞阑珊,敲缺壶口。
笔底风华,恨乏按筝纤手。
自与侯鲭长话别,故人能共青蔬否。
论欢场,尽千般,不如醇酒。
玉树风疏,朱楼云卷,桂枝新剪轻黄。
藕丝牵断,莲粉堕红房。
此夜平分秋色,金波转、纨扇初凉。
开罗幕、鹊炉微暖,香散楚天长。
玉颜寂寞处,双横翠袖,自整明珰。
渐月华空馆,露滑银床。
破镜半衔云树,九秋恨、一概平量。
又何待、霜凝画角,飞雁两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