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陵游歇,催买花枝,重上吴阜。
抖擞衣尘,旋觉野云生肘。
谁载铜官山色到,屐高惊破门前柳。
拨寒灰,把升平乐事,一番回首。
怪作达、于吾何有,起舞阑珊,敲缺壶口。
笔底风华,恨乏按筝纤手。
自与侯鲭长话别,故人能共青蔬否。
论欢场,尽千般,不如醇酒。
五陵游歇,催买花枝,重上吴阜。
抖擞衣尘,旋觉野云生肘。
谁载铜官山色到,屐高惊破门前柳。
拨寒灰,把升平乐事,一番回首。
怪作达、于吾何有,起舞阑珊,敲缺壶口。
笔底风华,恨乏按筝纤手。
自与侯鲭长话别,故人能共青蔬否。
论欢场,尽千般,不如醇酒。
这首《倦寻芳》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词人曹溶所作。词中描绘了词人游历京城五陵之后,心境的转变与对往昔生活的怀念。词的开篇“五陵游歇,催买花枝,重上吴阜”,以“五陵”象征繁华与权贵,通过“游歇”、“催买花枝”、“重上吴阜”等细节,展现了词人从繁华归隐的心态变化。
接着,“抖擞衣尘,旋觉野云生肘”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词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衣尘被抖落,仿佛心灵得到了洗涤,而“野云生肘”则暗示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接下来的“谁载铜官山色到,屐高惊破门前柳”两句,通过想象中的铜官山色与门前柳树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拨寒灰,把升平乐事,一番回首”三句,进一步深化了词人的思绪,他试图在回忆中寻找温暖,但现实的寒灰却让他意识到过往的欢乐已成回忆。接下来的“怪作达、于吾何有,起舞阑珊,敲缺壶口”四句,通过一系列动作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在面对现实与回忆的冲突时的无奈与挣扎。
最后,“笔底风华,恨乏按筝纤手”两句,表达了词人对才华未能得到充分施展的遗憾。“自与侯鲭长话别,故人能共青蔬否”两句,通过与旧友的别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论欢场,尽千般,不如醇酒”一句,则以醇酒比喻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词人对简单纯粹情感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个人经历与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对现实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状态的追求,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和艺术价值。
渊明爱酒翁,晚岁方暂止。
始知山水兴,不在壶觞里。
后来不饮人,效颦乃苏子。
吾诗亦何解,似独有深喜。
一戒踰七旬,此念灰不起。
群公各雄辨,未究同异理。
三占从两卜,颇觉吾丧已。
惜哉九仞功,一篑今已矣。
陶苏虽止酒,所止皆有涘。
择例偶不精,遗踪愧前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