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扬公门,揭揭罗氏子。
客来公不见,见子斯可矣。
伭墨黄金胎,有客为子遗。
挥之不肯受,客愧公独喜。
童子亦何知,知公四知裔。
异姓本通家,诲谷乃相似。
何以绍遗休,公孙贤太史。
巍巍扬公门,揭揭罗氏子。
客来公不见,见子斯可矣。
伭墨黄金胎,有客为子遗。
挥之不肯受,客愧公独喜。
童子亦何知,知公四知裔。
异姓本通家,诲谷乃相似。
何以绍遗休,公孙贤太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古代家族间的深厚情谊与传承。诗中通过“巍巍扬公门,揭揭罗氏子”开篇,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尊贵的氛围,暗示了扬公门第的显赫与罗氏家族的荣耀。
接着,“客来公不见,见子斯可矣”,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主人对客人的冷淡与对子的亲热,凸显了家族内部成员之间更为亲密的关系。这种处理方式既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和谐,也暗含了对传统礼节的尊重。
“玄墨黄金胎,有客为子遗。挥之不肯受,客愧公独喜。”这一段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描述一位客人赠予礼物给罗氏子,但被其婉拒的情景,以及客人因主人的喜悦而感到羞愧的心态,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谦逊与感恩的价值观。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于礼物接受与拒绝的礼仪规范,以及家族成员间相互理解与尊重的重要性。
最后,“童子亦何知,知公四知裔。异姓本通家,诲谷乃相似。何以绍遗休,公孙贤太史。”诗人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表达了对家族传统的认同与传承的期待。这里不仅强调了家族血脉的延续,还提到了通过教育(“诲谷”)来保持家族精神与智慧的传递。通过“公孙贤太史”的称谓,诗人暗示了家族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以此激励后人继承并发扬光大家族的荣誉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家族内部的温馨与和谐,以及对传统美德的颂扬。它不仅是一幅家族生活的画卷,也是对家族精神与文化传承的深刻反思。
堵阳古驿南,有村曰独树。
瓦屋千余家,廛市亘分布。
自遭贼火焚,今年已三度。
垣墙俱赤立,瓦砾塞衢路。
斩刈尽鸡豚,逃亡到童孺。
居民鸠鹄形,羸老不堪诉。
待抚目苦睊,余生沫聊呴。
敢议令长非,言之惧逢怒。
哑哑白项乌,翻飞上荒戍。
野鸟尚恋群,残黎独失据。
征车屡经过,感激煎百虑。
绁马黄茅冈,苍烟莽回互。
青山澹将夕,暝色入飞鸟。
余霞尚绮丽,钟动月初皦。
平生癖看山,山晚看愈好。
商飙洒然来,长空秋浩浩。
浮图凌百尺,怖鸰巢缥缈。
铁佛铁何年,炉鞴群灵绕。
佛法无尽藏,何大亦何小。
泰山等秋毫,闻诸漆园老。
平阳古都会,怀古足搜讨。
百族尚雍熙,唐风斯未邈。
奈何阳九厄,寇盗纷缠扰。
廓清幸当时,祅氛顿湔扫。
霍岳北岝崿,汾水西灏淼。
我来僦僧舍,便觉出尘表。
前身或行脚,到处留鸿爪。
飘然下虚阁,清坐对风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