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燧淹㽛町,烟花梦浣江。
雁书时得一,龙剑不成双。
世正忧多难,城如筑受降。
乱离嗤邴管,轻弃旧乡邦。
烽燧淹㽛町,烟花梦浣江。
雁书时得一,龙剑不成双。
世正忧多难,城如筑受降。
乱离嗤邴管,轻弃旧乡邦。
这首清代诗人孙清元的《得刘仲鸿书感赋》描绘了烽火连天的战乱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烽燧淹㽛町”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频繁和地域的广阔,烽火台的烟尘弥漫,村庄也因此而荒凉。次句“烟花梦浣江”则通过比喻,将战火中的梦幻与江水洗涤相融,暗示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雁书时得一”表达了书信往来稀少,如同大雁偶尔传递的信息,反映出战乱时期通信的艰难。而“龙剑不成双”则寓言般地表达了英雄失伴,个人力量在乱世中显得孤独无依。诗人感叹“世正忧多难”,揭示出时代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
“城如筑受降”运用了比喻,将城市比作等待投降的城堡,暗指战事的严峻和局势的不稳定。最后一句“乱离嗤邴管,轻弃旧乡邦”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在乱世中轻易背离故乡的人的鄙视,流露出对乡土情怀的坚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战争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忆昔吾年十四五,干戈飘荡丁百忧。
蹉跎乾荫又旋失,拊我畜我维母留。
时艰斗米钱八百,寻常一饭劳绸缪。
生计尽出母十指,机声晨夜无停休。
母病一日废操作,举家饥困啼啾啾。
母闻儿啼为强起,机丝重理宵镫篝。
更出看囊钱数个,命市不饦聊充喉。
儿既得饱惟慢游,母恐儿贻门户羞。
补缉楹书就外傅,节缩缣帛供束脩。
吁嗟呼,母之爱儿无不周,儿之报母无一酬。
白头空洒孤儿泪,江水滔滔不尽流。
故人昨自吴门来,江山晴朗欢颜开。
故人之来何所事,吁嗟噫嘻为戚死。
死者已矣生何堪,故人当食忘肥甘。
我心匪石亦尔尔,况共师承言在耳。
铸成大错朋旧惊,纵谈往事殊不平。
幸哉天日已重见,掀髯笑识春风面。
东篱秋菊正发花,云霞璀璨纷奇葩。
本来折简已相约,既见君子尤欢洽。
矧复惠我琼瑶词,所求乎友君先施。
展诵再三手不释,玉润珠圆倍心折。
江郎天予生花笔,摹写钟王更精绝。
携入花房藏案头,宝光夜夺珊瑚钩。
君来赏花未悦目,我先赏诗饱眼福。
有诗无花诗固佳,有花得诗兴益赊。
月之五日日卓午,欢迓高朋过花圃。
一年一度乐应时,君既遄归其勿辞。
君言小阮约已诺,届时到否君毋速。
余谓君抱梅花骨,得毋看菊嫌萧瑟。
是以萧斋片刻娱,叮咛至再犹踟蹰。
今裁尺素通殷勤,愿整甲胄迎参军。
先生爱梅我爱菊,请豁吟眸一寓目。
《为吴君藜青书扇戏题长歌一篇并约赏菊》【清·祝廷华】故人昨自吴门来,江山晴朗欢颜开。故人之来何所事,吁嗟噫嘻为戚死。死者已矣生何堪,故人当食忘肥甘。我心匪石亦尔尔,况共师承言在耳。铸成大错朋旧惊,纵谈往事殊不平。幸哉天日已重见,掀髯笑识春风面。东篱秋菊正发花,云霞璀璨纷奇葩。本来折简已相约,既见君子尤欢洽。矧复惠我琼瑶词,所求乎友君先施。展诵再三手不释,玉润珠圆倍心折。江郎天予生花笔,摹写钟王更精绝。携入花房藏案头,宝光夜夺珊瑚钩。君来赏花未悦目,我先赏诗饱眼福。有诗无花诗固佳,有花得诗兴益赊。月之五日日卓午,欢迓高朋过花圃。一年一度乐应时,君既遄归其勿辞。君言小阮约已诺,届时到否君毋速。余谓君抱梅花骨,得毋看菊嫌萧瑟。是以萧斋片刻娱,叮咛至再犹踟蹰。今裁尺素通殷勤,愿整甲胄迎参军。先生爱梅我爱菊,请豁吟眸一寓目。
https://shici.929r.com/shici/RMpZ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