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陈谠二首·其二》
《赠陈谠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人物有兴废,山川无古今。

匹夫空有志,四海孰知心。

莫睹芝兰室,如游薝卜林。

同行六七子,涕泪各沾襟。

(0)
鉴赏

这首诗《赠陈谠二首(其二)》由宋代诗人李光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陈谠的深厚情感与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人物有兴废,山川无古今”,开篇即以对比手法,指出人事的更迭与兴衰,而自然的山川却亘古不变,寓意着世事无常,唯有自然永恒。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暗含了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深刻思考。

接着,“匹夫空有志,四海孰知心”两句,直抒胸臆,感叹个人的抱负与理想在广阔的天地间往往显得渺小,无人能真正理解内心的渴望与追求。这里既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个体价值与社会认同之间的矛盾与反思。

“莫睹芝兰室,如游薝卜林”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和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芝兰室象征高洁、美好的生活环境或内心世界,而薝卜林则是佛教中的一种象征,常用来比喻充满诱惑与烦恼的世俗生活。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在两者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

最后,“同行六七子,涕泪各沾襟”描绘了一幅众人相聚但内心各自哀伤的画面。这不仅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共同经历的感慨。在面对人生的艰难与挫折时,能够找到同行者共度难关,实属难得,但每个人内心的痛苦与悲伤却只能独自承受,无法完全分担。这一句既是对友情的颂扬,也是对人生苦痛的深刻揭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社会、个人情感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人际关系以及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复杂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共鸣力。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七言·其六十八

无名无利任优游,遇酒逢歌且唱酬。

数载未曾经圣阙,千年唯只在仙州。

寻常水火三回进,真个夫妻一处收。

药就功成身羽化,更抛尘坌出凡流。

(0)

詶乐天初冬早寒见寄

乍起衣犹冷,微吟帽半欹。

霜凝南屋瓦,鸡唱后园枝。

洛水碧云晓,吴宫黄叶时。

两传千里意,书札不如诗。

(0)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0)

杂曲歌辞.荆州乐二首·其一

渚宫杨柳暗,麦城朝雉飞。

可怜踏青伴,乘暖著轻衣。

(0)

和浙西尚书闻常州杨给事制新楼因寄之作

文昌星象尽东来,油幕朱门次第开。

且上新楼看风月,会乘云雨一时回。

(0)

二月五日花下作

二月五日花如雪,五十二人头似霜。

闻有酒时须笑乐,不关身事莫思量。

羲和趁日沈西海,鬼伯驱人葬北邙。

只有且来花下醉,从人笑道老颠狂。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