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名为《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送别一位佛门修行者宗密上人回到南山草堂寺,同时也是一次向官府报到之旅。
首句“宿习修来得慧根”表达了对宗密上人的修为和智慧的赞赏。"多闻第一却忘言"则是说即使听过很多教诲,但最终还是要超越语言文字,达到心灵的直接沟通。
接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指的是佛法中“七祖”的智慧传承,以及对佛法不应拘泥于表面的理解,应该深入体会其精神内涵。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则描绘了宗密上人回南山草堂寺的旅程,同时也象征着远离世俗纷争,追求心灵的清净与安宁。
最后,“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表明诗人希望官府能够支持佛教事业,以及对宗密上人的尊重和期待,期望他能继续研习和传播真正的佛法经典。
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崇敬之情,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中佛教文化与世俗权力的交织关系,以及诗人个人对于精神追求的向往。
东风日边起,草木一时春。
自笑中华路,年年送远人。
记言闻直史,筑室面层阿。
岂不承明入,终云幽意多。
沈冥高士致,休浣故人过。
前岭游氛灭,中林芳气和。
兹辰阻佳趣,望美独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