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全文
唐 / 刘禹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0)
注释
宿习:长期修炼。
修来:修炼得来。
慧根:智慧的基础。
多闻:广泛学习。
忘言:不善言辞。
七祖:第七代祖师。
心印:心法传承。
三乘:佛教的三个主要教派。
便门:入门途径。
沧江:古代的大江。
古迹:古老遗迹。
紫阁:高雅的住所。
尘喧:尘世的喧嚣。
河南:地名,指中国河南省。
白尹:官职名,唐代的一种地方官员。
檀越:佛教信徒中的大施主。
真经:真正的佛经。
相对翻:一起研读。
翻译
长久以来的修行换来了智慧的基础,虽然博学多闻但不善于言辞表达。
自从第七代祖师传授心法以来,我不再追求佛教的三乘教义的入门途径。
我向东游历过沧江,寻找古老的遗迹,然后向西返回,远离尘世的喧嚣。
河南的白尹檀越大人,希望你能与我一起研读真正的经典。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名为《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送别一位佛门修行者宗密上人回到南山草堂寺,同时也是一次向官府报到之旅。

首句“宿习修来得慧根”表达了对宗密上人的修为和智慧的赞赏。"多闻第一却忘言"则是说即使听过很多教诲,但最终还是要超越语言文字,达到心灵的直接沟通。

接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指的是佛法中“七祖”的智慧传承,以及对佛法不应拘泥于表面的理解,应该深入体会其精神内涵。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则描绘了宗密上人回南山草堂寺的旅程,同时也象征着远离世俗纷争,追求心灵的清净与安宁。

最后,“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表明诗人希望官府能够支持佛教事业,以及对宗密上人的尊重和期待,期望他能继续研习和传播真正的佛法经典。

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崇敬之情,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中佛教文化与世俗权力的交织关系,以及诗人个人对于精神追求的向往。

作者介绍

刘禹锡
朝代:宋

猜你喜欢

题击瓯楼

驻旌元师遗风在,击缶高人逸兴酣。

水转巴文清溜急,山连蒙岫翠光涵。

(0)

和尹懋秋夜游灉湖二首·其一

远水沈西日,寒沙聚夜鸥。

平湖乘月满,飞棹接星流。

黄叶鸣凄吹,苍葭扫暗洲。

愿移沧浦赏,归待颍川游。

(0)

送人及第归海东

东风日边起,草木一时春。

自笑中华路,年年送远人。

(0)

奉和圣制过王浚墓

汉王思钜鹿,晋将在弘农。

入蜀举长算,平吴成大功。

与浑虽不协,归皓实为雄。

孤绩沦千载,流名感圣衷。

万乘度荒陇,一顾凛生风。

古节犹不弃,今人争效忠。

(0)

贺给事尝诣蔡起居郊馆有诗因命同作

记言闻直史,筑室面层阿。

岂不承明入,终云幽意多。

沈冥高士致,休浣故人过。

前岭游氛灭,中林芳气和。

兹辰阻佳趣,望美独如何。

(0)

张仪楼

传是秦时楼,巍巍至今在。

楼南两江水,千古长不改。

曾闻昔时人,岁月不相待。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