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君家世旧缨簪,百战常怀报主心。
草檄有才追记室,筑台无路继淮阴。
射雕紫塞秋云黑,走马黄河夜雪深。
白首丹衷知未变,归来双肘印黄金。
羡君家世旧缨簪,百战常怀报主心。
草檄有才追记室,筑台无路继淮阴。
射雕紫塞秋云黑,走马黄河夜雪深。
白首丹衷知未变,归来双肘印黄金。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丈夫远去之地的关切和牵挂,以及对他忠诚报国之心的赞赏。开篇"羡君家世旧缨簪",既表现了对对方家族背景的敬仰,也暗示了对方佩戴的不是凡物,而是承载着家族荣耀与责任的珍贵信物。
接着"百战常怀报主心",透露出对方不论经过多少次战斗,都始终怀有回报君王之心。这表明了诗中人物忠诚坚定、勇往直前的品格。
"草檄有才追记室"一句,可能是在赞扬对方在文学或文化上的才能,并且能将这些才华记录并传承。"筑台无路继淮阴"则描绘了一种坚持不懈、不断前行的情景,即使面对困难和未知,也要继续努力。
"射雕紫塞秋云黑,走马黄河夜雪深"两句,是对远征生活的生动描述。射雕即射猎,紫塞指边塞,秋云黑暗象征着战争的艰辛与不确定性;而走马黄河则是急行军中黄河之景,夜雪更增添了一份旅途的孤寂和危险。
最后"白首丹衷知未变,归来双肘印黄金"表达了即便头发已经斑白,对方心中的忠诚与热情依旧如初。"归来双肘印黄金"可能是指对方归来时,将军功或勋章等荣誉标志铭刻于黄金之上,作为永恒的纪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丈夫勇武忠诚、才艺出众的赞美,以及对其远征生活艰辛的描述,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坚定的支持。
早从偏门入,暮从南堰归。
鲍郎山前路,空翠浮烟霏。
秋令忽已深,病骨频添衣。
向来慕功名,常恐斯心违。
乃今知其难,崦嵫迫残晖。
伯鸾与幼安,尚友或庶几。
到家亦既夕,青灯耿窗扉。
且复取书读,父子穷相依。
众星若银砾,老桂卧海底。
中夜热不解,病叟推枕起。
悲虫号草根,孤萤照野水。
树头风急生,喘汗真一洗。
追忆总角初,学古颇自喜。
祝身愿耆老,常恐抱志死。
岂知才术疏,空自凋发齿。
功名永无期,禄不饱妻子。
归耕力又惫,得粟半糠秕。
诗书不可赖,如倚折足几。
大儿逾六十,逐食走千里。
路途况艰梗,累月书一纸。
岂不念归省,屡请辄见柅。
幸吾未极衰,汝行姑少止。
老病攻百骸,徽纆困束缚。
颓然一熟睡,如获万金药。
窗明竹影乱,林暖鸟声乐。
灰深香欲上,火活汤正作。
毫瓯羞茗荈,铜洗供盥濯。
整巾出庭户,曳杖历岩壑。
遥岑见木杪,细水齧篱脚。
踟躇遂忘归,清啸送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