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亭》
《水亭》全文
宋 / 宋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地渍蚌衣接,天澄縠雾开。

微风发琴籁,残月减珠胎。

鸟散纤条动,鱼游细浪来。

坐堂兼伏槛,恨乏楚人才。

(0)
翻译
地面湿润,蚌壳衣裳相连,天空清澈,如縠纹雾气散开。
微风吹过,带来琴声悠扬,残月西沉,犹如珍珠光芒减弱。
鸟儿纷飞,触动纤细枝条,鱼儿游动,细浪起伏。
我坐在堂中,倚着栏杆,遗憾的是没有像楚国那样的才子陪伴。
注释
地渍:地面湿润。
蚌衣:蚌壳的外壳。
接:相连。
天澄:天空清澈。
縠雾:如縠纹的雾气。
微风:轻风。
琴籁:琴声。
残月:即将落下的月亮。
珠胎:比喻月亮的光芒。
鸟散:鸟儿散开。
纤条:细长的枝条。
鱼游:鱼儿游动。
细浪:细微的波浪。
坐堂:坐在堂内。
伏槛:倚靠栏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水乡画面,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人才辈出的怀才之情。

“地渍蚌衣接,天澄縠雾开。”开篇两句勾勒出一幅水边清晨的景象。地面上的露珠如同蚌中的珍珠,紧密相连;而天空中则是轻纱般的云雾逐渐散去,显露出澄明的蓝天。

“微风发琴籁,残月减珠胎。”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月亮的变化。微风轻拂,仿佛琴弦被轻轻触动发出声响;而月亮,也在不断地减少其光芒,如同珍珠从母贝中慢慢剥离。

“鸟散纤条动,鱼游细浪来。”这里写的是白昼的生机与水波的柔和。鸟儿在空中飞翔,它们的身影仿佛是天空中的线条,在移动;鱼儿则在水中穿梭,它们的出现伴随着细微的水波。

“坐堂兼伏槛,恨乏楚人才。”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坐在厅堂之上,眼前是连绵不断的竹栏(伏槛),心中却充满了对人才的渴望与不满。这里的“伏槛”也许暗喻着一种隔绝或束缚,反衬出诗人对于才士的渴求以及对周围环境的不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寄寓了诗人对于人才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体现了一种淡雅而深沉的情感。

作者介绍
宋祁

宋祁
朝代:宋   字:子京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生辰:998~1061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高祖父宋绅徙居开封府雍丘县,遂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范镇为其撰神道碑。天圣二年进士,宋祁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经皇帝召试,授直史馆。
猜你喜欢

故福国夫人挽歌词·其一

从夫礼法旧推称,训子诗书亦蚤成。

乌府尽言知内助,凤池得位见亲荣。

隙驹不究期颐寿,风木长悲欲养情。

厚福尚馀汤沭地,并归贤嗣作功名。

(0)

王摩诘画渡水罗汉赞

阿罗汉具大神通,飞锡凌空如履实。

渺然巨浸与天永,戏蹑一杯能径渡。

云何溪涧咫尺间,乃有种种难涉相。

前者己济气怡然,后者将涉有难色。

老病扶携壮者负,足探策引褰衣裾。

秘其神力不示人,如畏黄蘖所诃责。

我观一切诸有情,咸具神通并妙用。

空中示现十八变,正眼观时非吉祥。

善哉摩诘老画师,能以毫墨作佛事。

稽首十六大声闻,皆悉回心等正觉。

(0)

致享张丈脩撰墓下追惟平生不胜怆然辄成两章以叙怀感之意·其一

秋原郁郁见佳城,尚想音容涕泗横。

痛惜山颓与梁坏,愧无玉润继冰清。

丧贤初值龙蛇岁,忧国空馀金石诚。

赖有阶庭兰玉在,芬芳端不坠家声。

(0)

次韵廷俊纪药圃小集见赠之作

远邀车马出郊东,高阁登临四顾雄。

雨饱共欣秧稻绿,酒酣尤爱荔枝红。

漫同小隐开三径,颇效前贤时一中。

坐上众贤皆降叹,满浮大白莫如公。

(0)

小圃初成秦楚材直阁有诗因次其韵二首·其一

僧坊暂寓白云边,古木荒溪湿暝烟。

试葺池台学愚谷,不妨风物似斜川。

邀宾深愧裴公野,瀹茗空怀陆子泉。

尘世悠悠尽虚幻,且将身健斗尊前。

(0)

送钱申伯如邵武

钱郎与世苦不谐,胸次徒抱经纶才。

行年五十犹未试,蟠蛰虽久愆风雷。

扫除习气趣空寂,华藏重重恣游历。

世间幻妄此道真,未必亨通胜穷阨。

我方卧病南海滨,喜君襟抱时相亲。

胡为乘兴有所适,使我怅望归飞云。

兵戈格斗何时息,田园将芜归未得。

同是天涯流落人,此心炯炯君应识。

闽山六月丹荔枝,火齐堆盘侑一卮。

愿言及此复过我,岁晚勿负沧海期。

醉乡我已成真隐,君亦逃禅学苏晋。

乐天不醉即谈禅,此外悠悠真须忍。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