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别孙村老人》
《别孙村老人》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年年渐觉老人稀,欲别孙翁泪满衣。

未死不知何处去,此身终向此原归。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biésūncūnlǎorén
táng / yuánzhěn

niánniánjiànjuélǎorénbiésūnwēnglèimǎn

wèizhīchùshēnzhōngxiàngyuánguī

注释
年年:每年,表示时间的递进。
渐觉:逐渐感觉,慢慢察觉。
老人稀:老年人变得稀少。
孙翁:对老者的尊称,这里指一位具体的老人。
泪满衣:眼泪流得很多,沾湿了衣服。
未死:在死之前,活着的时候。
不知:不清楚,不了解。
何处去:去哪里,指死后安葬的地方。
此身:自己的身体,这里指生命或躯体。
终向此原归:最终将回到这片原野,指死后埋葬于此。
翻译
每年渐渐觉得老人变稀少,想告别孙翁泪水湿透衣裳。
在去世前不知将去往何方,最终这身躯将安息在这片原野上。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别孙村老人》,通过对比年轻时与年老时的情景,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人生离合的感慨。诗中“年年渐觉老人稀”一句,通过对老人的数量变化,反映出时间流逝、生命凋零的主题。紧接着,“欲别孙翁泪满衣”则描绘了一位老人在与孙辈告别时难以抑制的悲伤情感,这不仅是对亲情的珍惜,也是面对即将离去命运的无奈。

“未死不知何处去,此身终向此原归”两句则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与死、轮回与归宿的思考。这里的“此身”强调的是肉体的有限和世俗生活的暂时性,而“此原”则象征着自然、田园或是某种精神的归属。在这样的哲思中,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超越生死的安慰或者说是一种对于生命终极问题的回答。

整首诗以其深沉的思想和情感的真挚,以及对语言韵味的细腻掌握,展现了元稹作为中唐时期重要诗人的艺术成就。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送陈白沙归南海·其九

圣学论一贯,斯最为要义。

自从参赐远,谁领言下意。

圣以一贯万,体用无二致。

学者求之万,其一乃可至。

执著固云非,超悟亦未是。

功深与力到,庶几有真契。

(0)

黄山观汤泉及龙池小憩祥符寺·其二

四山回合驾飞桥,似隔云间万里遥。

蜃气半天浮海市,龙雷平地起风潮。

云中鹤叟春锄药,月下青童夜弄箫。

碌碌尘寰成底事,却将奇绝付渔樵。

(0)

赠陆彦功医士

林杏飞香拥一廛,往来多羡好心田。

谱分歙邑留先业,方自忠州得世传。

医国有名曾赴召,活人无算不论钱。

蹇予多病劳君久,为客题诗感昔年。

(0)

十二月七日监放官吏俸粮其册云学士程某等共支米二百石初盖不知当此首选也戏成一律奉寅长西涯先生同一捧腹云

三十年馀翰墨坛,强颜来作计筹官。

清朝制古班恩厚,冷局人多卒岁难。

吏事不堪诗兴败,公庖无暇晚炊寒。

偶披俸历掀髯笑,浅薄由来首素餐。

(0)

和答屠朝宗都宪见赠之什·其三

诗筒来自大夫家,路转东城一径赊。

珠玉在缄光照映,龙蛇随笔影交加。

君才入眼真无敌,我屋从今倍有华。

拟泼旧醅酬近约,晚秋风日正清嘉。

(0)

和答屠朝宗都宪见赠之什·其一

久幸斯文号一家,我惭学海望中赊。

修鳞合附风雷起,朽木那堪雨露加。

讲幄寸衷看日稿,宦途多病数年华。

缁衣可续知公意,不负崇班帝汝嘉。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