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闻星堕地,往往化为石。
石上有七星,此理余莫测。
持来当白日,光彩不为匿。
恍如起鸿蒙,俛仰帝垣侧。
当由偶然似,见取参笔墨。
豪心荡珍异,乐以万金得。
南工始为伪,傅合巧无隙。
亦时疑世人,故自有能识。
余闻星堕地,往往化为石。
石上有七星,此理余莫测。
持来当白日,光彩不为匿。
恍如起鸿蒙,俛仰帝垣侧。
当由偶然似,见取参笔墨。
豪心荡珍异,乐以万金得。
南工始为伪,傅合巧无隙。
亦时疑世人,故自有能识。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一块名为“七星砚”的奇特岩石的赞美与思考。首句"余闻星堕地,往往化为石"表达了古人对于陨石(从天而降的石头)的神秘观念,认为它们可能是从星辰中坠落的。接下来的"石上有七星,此理余莫测"则展示了诗人对于这块特定岩石上的图案——七星——感到困惑不解。
在"持来当白日,光彩不为匿"一句中,诗人将这块岩石拿到阳光下,其光彩照耀,不会被隐藏。这不仅是对岩石物理特性的描述,也象征着知识和真理的明晰。紧接着的"恍如起鸿蒙,俛仰帝垣侧"表达了诗人面对这块神秘岩石时所感受到的震撼与敬畏之情,仿佛回到了宇宙初开的情景。
"当由偶然似,见取参笔墨"一句则转向了实用性,提到这块岩石可以作为磨制文人笔墨的砚台。"豪心荡珍异,乐以万金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块珍贵物品的珍视和喜悦。
最后两句"南工始为伪,傅合巧无隙"和"亦时疑世人,故自有能识"则表现出诗人对工匠技艺的赞赏,以及对于那些能够辨别真伪、具有鉴赏力的人才的肯定。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王安石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奇观的欣赏和思考,以及他们对于艺术品鉴赏的严肃态度。
汉家候神馆,奉诏穰沈灾。
解缨就斋幕,恍若跻蓬莱。
云罗絓朝舄,露掌承仙杯。
众真拱象帝,宝宇正崔嵬。
炉烟薰太虚,重阴为之开。
单枕不成寐,俗魂自惊猜。
心迷坐忘术,万虑无根来。
天鸡殊未鸣,霜雁有馀哀。
借问麋鹿姿,云胡尘国台。
构极谢隆栋,裨山劣纤埃。
上惭稷契名,下愧丙魏才。
惟馀止足戒,临路空徘徊。
残月鼕鼓喧,中衢幰轮鹜。
九关忽洞辟,万盖黕云布。
烛乱建章星,尘迷华阴雾。
车幅避鸣驺,銮音听朝御。
嗟予亦何为,簉此珍群羽。
野鹤载轩愁,狂狙裹衣怒。
肃穆未央朝,蹒跚寿陵步。
人生固有志,躁静各成趣。
生当伏农畎,乃尔污贤路。
峨弁束蓬颠,吞腥满饥嗉。
乐育过阿陵,增裨乏尘露。
徒怀一割志,但恐流芳暮。
且复俟逡巡,南山有场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