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越州·其一》
《忆越州·其一》全文
宋 / 张士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稽山岩壑深复高,思之谁妙丹青毫。

霜缣若得一千幅,伻图何必乘兰舠。

(0)
注释
稽山:指浙江绍兴的名山。
岩壑:山石沟壑,形容山势险峻。
妙:精妙,绝妙。
丹青毫:丹青指绘画,毫指画笔。
霜缣:洁白如霜的细绢,古代常用于书画。
一千幅:极言数量多,表示对画卷的渴望。
伻图:使者所携带的地图或画卷。
兰舠:古代的小船,这里代指舟行。
翻译
稽山的山谷深远又高峻,想象它的美要用什么画笔描绘呢?
如果能得到一千幅描绘稽山的霜缣画卷,就不必再乘坐小船去亲自欣赏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通过对山岩之美的追求和想象,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境”概念。开篇“稽山岩壑深复高”,即刻画出一幅雄伟壮丽的山岩图景,其“深复高”的叠字使用,不仅加强了视觉效果,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无限赞叹。

接着,“思之谁妙丹青毫”中,诗人将自己心中的山水之美与画家笔下所绘相提并论,用“丹青”形容画家的精妙笔触,暗示诗人内心所构想的山水画作,其精致程度不亚于技艺高超的画家。这里的“思之”,则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深刻感受与个人情感的投射。

后两句“霜缣若得一千幅,伻图何必乘兰舠”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首先,“霜缣若得一千幅”,诗人将自己心目中那份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比作无数画卷,这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极高评价,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广阔。

而“伻图何必乘兰舠”,则是在说即便是技艺超群的画家,也不需要通过具体描绘来表现这种美,而诗人的笔墨已经能够把握住这份美。这里的“伻图”,意指画家的技法,表明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常规的艺术表现方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内心与外在山水景观的交织,构建了一种精神上的自我超拔和审美享受。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也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

作者介绍

张士逊
朝代:宋

(964—1049)光化军乾德人,字顺之,号退傅。太宗淳化三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仁宗时以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天圣六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曹汭狱事起,得罪太后,遂罢知江宁府。明道初再入相,次年坐事罢,出判许州,徙河南府。宝元初,复入相,封郧国公。康定年间,朝廷多事,机务悉委之,但无所建明,为谏官韩琦所论,封邓国公致仕。卒谥文懿。
猜你喜欢

三字令.闺情

红蕤枕,卓金车,两相于。酒醒后,梦来初。

挽郎祛,郎欲去,且徐徐。烦塞马,倩江鱼,寄他书。

休信宿,莫踌躇。锦鸡城,金雁驿,是郎居。

(0)

海棠春.题美女图为闺人称寿

智琼年小逢珍偶,多少事、灯前酒后。

夜合自开花,摇动珠帘口。

檀奴戏觅南朝手,图倩女、为娘称寿。

一笑溜横波,媚靥红于酒。

(0)

采桑子·其三春日寄怀纫兰妹许庭珠林风

怜君憔悴天涯远,努力加餐。且自寻欢。

无恙湖山待尔还。昨闻青鸟传来信,总在秋闲。

准拟归船。望得盈盈眼欲穿。

(0)

忆江南·其二

长相忆,正月十三时。

记得去年今日事,半窗灯影两人儿。一个画乌丝。

(0)

买陂塘.题小村仲弟松阴把卷图

锁苍烟、一丛凉翠,夕阳叶底红闪。

虬枝耸作拿云势,望里浓阴如幔。闲展卷。

听仙籁、泠泠似和书声缓。云根坐暖。

早枫冷烧霞,林疏罩雾,暝色起天半。

披图认、恰是翠微西畔。当时此景游倦。

十年雁影分南北,知否花愁月怨。离思远。

剩三径、苔痕软衬松花满。流光电转。

盼绿野堂开,青云路稳,衣锦遂初愿。

(0)

绮罗香.元宵遇雨寄姊

客馆春迟,芳街泥滑,休问星桥火树。

灯月良宵,偏是晚来风雨。

想嫦娥、亦解持盈,不肯露、十分圆处。

却宜人、剪烛幽窗,画檐点滴助清趣。

更深还又微住。凝望朦胧,淡影凭栏无语。

碧宇云寒,雁字远迷筝柱。

料围炉、人在重帘,应念我、旅怀谁诉。

正天涯、梦入梅花,共吟香雪句。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