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隅各有四,明堂朝八风。
圣人以治世,不受外邪攻。
方士祠太一,贵神分九宫。
祸福初不验,徒用欺盲聋。
方隅各有四,明堂朝八风。
圣人以治世,不受外邪攻。
方士祠太一,贵神分九宫。
祸福初不验,徒用欺盲聋。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读素问十六首·其八》。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借古喻今、抒发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诗歌。
“方隅各有四,明堂朝八风。”这里的“方隅”指的是宇宙四极,“明堂”则象征中央之宫,即帝王所居之处。“朝八风”可能暗示着八方来朝,形容天子受到四海宾客的朝拜。诗人通过这一开篇之句,营造出一种宏大、庄严的氛围。
“圣人以治世,不受外邪攻。”“圣人”指的是古代的贤君或理想中的统治者。“治世”意味着用智慧和德行来管理世界,而“不受外邪攻”则表明圣人能够保持内心的纯净,拒绝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这两句强调了理想领袖的品质和能力。
“方士祠太一,贵神分九宫。”这里的“方士”可能指的是道士或方术之人。“祠太一”是指祭祀宇宙之主,即太一尊者,“贵神分九宫”则表明这些方士尊崇高贵的神灵,并将其分布在九个不同的宫殿中。诗人通过这两句,展示了当时道教信仰和宇宙观的一角。
“祸福初不验,徒用欺盲聋。”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对世事的无奈和悲观。“祸福”指的是灾难与幸福,“初不验”意味着在一开始就无法预测或验证哪些行为会带来祸患或福泽。“徒用欺盲聋”则是说人们往往使用欺骗之术去迷惑那些愚昧无知的人。诗人通过这些词句,传达了对人世间善恶报应不明显的感慨,以及对那些利用迷信手段蒙蔽民众行为的批判。
总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宇宙观、政治哲学和个人情感,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
萧萧雪鬓病馀深,半倚蓬笼尚拥衾。
教子挥金酬国手,抱孙低语调乡音。
恐惊旧日回明镜,喜是今朝捧御簪。
重觅斑衣补春酒,长笺题遍鹤飞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