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焦山鼎歌》
《焦山鼎歌》全文
清 / 汪中   形式: 古风

三代法物今尚存,太学石鼓焦山鼎。

四周刻作云雷形,光泽照人清耿耿。

其上有耳下有足,古尺既亡不可省。

古文款识九十三,下视孔悝非其等。

王曰世惠惟女贤,锡女器服由史端。

世惠作鼎享列祖,煌煌策命载天府。

同时若有吉甫诵,岂异韩侯召公虎。

千年神物化不尽,遂使元英陈大吕。

朱霞照水日西落,闪映丹砂色喷薄。

土花隐起晕青翠,石壁云岚静交气。

清江月出光满堂,掣电惊蛟见铭字。

汾阴泗水各有畤,宝玉大弓为盗资。

当年铸此象百物,神奸恨不图分宜。

焦山百里限风水,深岩幽怪藏瑰奇。

浮云金景望不见,为君作此宝鼎诗。

(0)
鉴赏

这首《焦山鼎歌》是清代诗人汪中的作品,通过对焦山鼎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物的庄严与历史的厚重。

开篇“三代法物今尚存”,点明了焦山鼎作为古代遗物的价值与意义。接下来,“太学石鼓焦山鼎”一句,将焦山鼎置于历史长河之中,与石鼓并提,强调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四周刻作云雷形,光泽照人清耿耿”,生动描绘了鼎身的纹饰与光泽,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美感和历史沧桑感。

“其上有耳下有足,古尺既亡不可省”,通过描述鼎的结构特征,暗示了古代度量衡的缺失,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深度。“古文款识九十三,下视孔悝非其等”,指出鼎上的文字丰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孔悝之器相比较,显示出其独特性与珍贵性。

“王曰世惠惟女贤,锡女器服由史端”,引用古代典故,借以赞美焦山鼎的铸造者及其所代表的社会价值观。“世惠作鼎享列祖,煌煌策命载天府”,进一步强调了鼎作为祭祀用品的重要性和其承载的历史使命。

“同时若有吉甫诵,岂异韩侯召公虎”,通过类比古代名臣的功绩,赞颂焦山鼎的崇高地位。“千年神物化不尽,遂使元英陈大吕”,表达了对焦山鼎长久保存与流传的期待与敬仰。

“朱霞照水日西落,闪映丹砂色喷薄”,描绘了一幅夕阳映照下的美丽景象,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土花隐起晕青翠,石壁云岚静交气”,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生。

“清江月出光满堂,掣电惊蛟见铭字”,以月光洒满殿堂的场景,烘托出焦山鼎铭文的神秘与庄严。“汾阴泗水各有畤,宝玉大弓为盗资”,通过对比古代祭祀场所与盗取珍宝的行为,突出了焦山鼎作为国宝的地位与价值。

“当年铸此象百物,神奸恨不图分宜”,表达了对古代工匠技艺的赞叹以及对盗贼贪婪行为的谴责。“焦山百里限风水,深岩幽怪藏瑰奇”,描绘了焦山的独特地理环境,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浮云金景望不见,为君作此宝鼎诗”,以浮云遮蔽金光的比喻,表达了对焦山鼎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焦山鼎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作为古代文物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也蕴含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汪中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游嵩山寺

十里溪声五里山,数椽梵刹万松间。

老僧扫地不为客,待有白云时往还。

(0)

海氛清·其十一

皇帝在位,受天之箓。东西朔南,无思不服。

其有不服,自婴显戮,献馘于泮,献俘于庙。

武功既昭,文德用绍。史臣奏雅,来哲是诏。

(0)

怀张少参商于

一官贫剧向商于,万里艰难事簿书。

直北家音新得否,山南群盗近何如。

秋空剑气张华宅,夜色星文扬子居。

稍待西风溪水落,好将佳句付双鱼。

(0)

过合州

放舟天未晓,梦醒日初晴,云绘远山色,江流急雨声。

岸沙留虎沙,炊霭见荒城,在昔繁华地,荒凉感客情。

(0)

梅下望家信

又觉春风到,梅花信不来。

陇头赫连国,庾岭郁孤台。

地以青天接,书难白首开。

暂收边徼泪,长啸大江回。

(0)

江行杂感·其一

才离越岭又吴湄,寥落江湖忆故居。

感愤千秋《鹦鹉赋》,雅骚一代《鹧鸪》诗。

篱栽黄菊知今是,路入桃花自古疑。

乘兴莫停明月棹,辋川山色待王维。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