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车涉修坂,览物穷山川。
疏林汎朝景,翠岭含云烟。
祠殿何沈邃,古木郁苍然。
明灵自安宅,牲酒告恭虔。
肸蚃理潜通,神虬亦蜿蜒。
既欣岁事举,重喜景物妍。
解带憩精庐,尊酌且留连。
纵谈遗名迹,烦虑绝拘牵。
迅晷谅难留,归轸忽已骞。
苍苍暮色起,反旆东城阡。
联车涉修坂,览物穷山川。
疏林汎朝景,翠岭含云烟。
祠殿何沈邃,古木郁苍然。
明灵自安宅,牲酒告恭虔。
肸蚃理潜通,神虬亦蜿蜒。
既欣岁事举,重喜景物妍。
解带憩精庐,尊酌且留连。
纵谈遗名迹,烦虑绝拘牵。
迅晷谅难留,归轸忽已骞。
苍苍暮色起,反旆东城阡。
此诗描绘了朱熹在宋代的一次郊游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之美以及人文景观之深。首句“联车涉修坂,览物穷山川”开篇即以生动的场景引入,联想到乘坐车辆穿越陡峭的山坡,沿途欣赏着壮丽的山川景色。接下来,“疏林汎朝景,翠岭含云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清晨时分,稀疏的树林中泛起的晨光,翠绿的山岭间弥漫着轻盈的云烟,营造出一幅宁静而清新的画面。
“祠殿何沈邃,古木郁苍然”则转向对古迹的描述,祠堂深邃,古木茂盛,苍翠欲滴,透露出历史的厚重感和自然的生机。接着,“明灵自安宅,牲酒告恭虔”表达了对神灵的敬仰之情,祭祀活动庄严肃穆,牲祭酒献,恭敬虔诚。
“肸蚃理潜通,神虬亦蜿蜒”运用神话元素,想象神灵与人间的微妙联系,神龙蜿蜒盘旋,增添了神秘色彩。诗人在此处流露出对自然与神灵之间和谐共存的向往。
“既欣岁事举,重喜景物妍”表达了对丰收年景和美好景色的喜悦之情,既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的热爱。随后,“解带憩精庐,尊酌且留连”描绘了诗人与同僚在精美的屋舍中放松休息,饮酒畅谈的情景,体现了文人雅集的悠闲与惬意。
“纵谈遗名迹,烦虑绝拘牵”进一步强调了这次郊游对于心灵的洗涤作用,诗人与友人尽情交谈,忘却尘世烦恼,心灵得到了释放。最后,“迅晷谅难留,归轸忽已骞”表达了时间的流逝,虽不舍但终需返回,归途中暮色渐起,诗人回望东城,心中满是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反映了其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以及在自然与人文交汇点上获得的心灵慰藉。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景。
淮南使者郎官星,瑞光夜烛荆溪清。
平生庞公不入城,令我折却屐齿迎。
交游云散别如雨,同舍诸郎半为土。
二老还将两鬓霜,三更重对孤灯语。
向来南宫绫锦堆,南窗北窗桃李开。
先生诵诗舌起雷,一字不似人间来。
剡藤染出梅花赋,句似梅花花似句。
几年金钥秘银钩,玉?不施恐飞去。
秋风呼酒荷边亭,主人自醉客自醒。
侬能痛饮渠不饮,饮与不饮俱忘形。
鬓今如霜心如水,功名一念扶不起。
侬归螺山渠惠山,来岁相思二千里。
病眼仇冤一束书,客舍葭莩菊一株。
看来看去两相厌,花意索寞恰似无。
清晓肩舆过花市,陶家全圃移在此。
千株万株都不看,一枝两枝谁复贵。
平地拔起金浮屠,瑞光千尺照碧虚。
乃是结成菊花塔,蜜蜂作僧僧作蝶。
菊花障子更玲珑,生采翡翠铺屏风。
金钱装面密如积,金钿满地无人拾。
先生一见双眼开,故山三径何独怀。
君不见内前四时有花卖,和宁门外花如海。
君不见河阳花,今如泥土昔如霞。
君不见武昌柳,春作金丝秋作帚。
人生马耳射东风,柳色桃花却长久。
秦时东陵千户侯,华虫被体腰苍璆。
汉初沛邑刀笔吏,折腰如磬头抢地。
萧相厥初谒邵平,中廷百拜百不应。
邵平后来谒萧相,故侯一拜一惆怅。
万事反覆何所无,二子岂是大丈夫。
穷通流坎皆偶尔,抟扶未必贤枪榆。
华胥别是一天地,醉乡何曾有生死。
侬欲与君归去来,千愁万恨付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