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眼仇冤一束书,客舍葭莩菊一株。
看来看去两相厌,花意索寞恰似无。
清晓肩舆过花市,陶家全圃移在此。
千株万株都不看,一枝两枝谁复贵。
平地拔起金浮屠,瑞光千尺照碧虚。
乃是结成菊花塔,蜜蜂作僧僧作蝶。
菊花障子更玲珑,生采翡翠铺屏风。
金钱装面密如积,金钿满地无人拾。
先生一见双眼开,故山三径何独怀。
君不见内前四时有花卖,和宁门外花如海。
病眼仇冤一束书,客舍葭莩菊一株。
看来看去两相厌,花意索寞恰似无。
清晓肩舆过花市,陶家全圃移在此。
千株万株都不看,一枝两枝谁复贵。
平地拔起金浮屠,瑞光千尺照碧虚。
乃是结成菊花塔,蜜蜂作僧僧作蝶。
菊花障子更玲珑,生采翡翠铺屏风。
金钱装面密如积,金钿满地无人拾。
先生一见双眼开,故山三径何独怀。
君不见内前四时有花卖,和宁门外花如海。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漫步于花市的景象,特别是对菊花的观察和感悟。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不仅赏析了菊花的美丽,还通过菊花这一自然元素展现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
"病眼仇冤一束书,客舍葭莩菊一株。" 这两句开篇便以诗人的主观视角出发,虽有"病眼"之困,但依然能在客居之所发现那份对自然的向往和关注,其中“仇冤”一词更添几分寂寞。
"看来看去两相厌,花意索寞恰似无。" 诗人通过反复观赏菊花,却感受到一种美中带来的厌倦和空虚,这种感觉如同对生活的某种无奈和淡漠。
"清晓肩舆过花市,陶家全圃移在此。"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乘坐轿子穿行花市的情景,并且提到陶家园圃,这里不仅是自然风光的展示,也是文化记忆的传承。
"千株万株都不看,一枝两枝谁复贵。" 诗人的视线在繁多的菊花之间游走,但似乎对那些普通的菊花并不关注,只是在众多平凡之中寻找那份特殊的情感寄托。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诗人心中的理想状态,通过“平地拔起金浮屠”、“乃是结成菊花塔”等意象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而"蜜蜂作僧僧作蝶"则在这里成为了和谐共处、生命力与自然和合的美好象征。
最后,诗人通过“先生一见双眼开”表达了对于那份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故乡山水的怀念。"君不见内前四时有花卖,和宁门外花如海。" 这两句则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召唤,以及现在美景的盛赞,形成了一种时间与空间交织的美丽画卷。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菊花这一载体,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内心生活,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文化传承以及个人情怀的深刻思考。
人日忆故人,题诗寄何处。
五夜凄清寒剪烛,三年离别风飘絮。
谈诗不倦虎头痴,飞梦难寻虎山路。
春风一夕心颜开,旧雨不来新雨来。
故人无恙新诗裁,笑谈连襼同徘徊。
九载相思故园竹,三径绿寒荒老屋。
前年水患忧贵粟,鸿雁嗷嗷髑髅哭。
感旧可怜新鬼多,思归并少畸田薄。
诗亡影瘦一书生,母病儿殇梦也惊。
科名草少英雄死,志气人高鬼蜮瞋。
何日壮怀伸,归卧灵岩顶。烟云从画,猿鹤捧茗。
狂歌长啸,花香雪冷。
红尘变幻渺不知,日与故人醉赋诗。
团圆月照真须眉,并无相逢何别离。
百年歌舞长于斯,何至海右亭前始相见,同有思乡愁一片。
君家痴叔发苍苍,何事冲寒跋涉忙。
相逢且尽今朝乐,笑对春风醉百觞。
《晤家月岩兼寄顾莼勺》【清·王鹄】人日忆故人,题诗寄何处。五夜凄清寒剪烛,三年离别风飘絮。谈诗不倦虎头痴,飞梦难寻虎山路。春风一夕心颜开,旧雨不来新雨来。故人无恙新诗裁,笑谈连襼同徘徊。九载相思故园竹,三径绿寒荒老屋。前年水患忧贵粟,鸿雁嗷嗷髑髅哭。感旧可怜新鬼多,思归并少畸田薄。诗亡影瘦一书生,母病儿殇梦也惊。科名草少英雄死,志气人高鬼蜮瞋。何日壮怀伸,归卧灵岩顶。烟云从画,猿鹤捧茗。狂歌长啸,花香雪冷。红尘变幻渺不知,日与故人醉赋诗。团圆月照真须眉,并无相逢何别离。百年歌舞长于斯,何至海右亭前始相见,同有思乡愁一片。君家痴叔发苍苍,何事冲寒跋涉忙。相逢且尽今朝乐,笑对春风醉百觞。
https://shici.929r.com/shici/3Gsl58.html
孤标绝依倚,突出凌平畴。
城东一舒目,矗矗当晴秋。
泰山自高大,兹峰转清遒。
如人能自立,何必公与侯。
我来游其下,犹见清泉流。
试为陟厥巅,眺瞩意悠悠。
谪仙既已往,吕仙不可求。
聊骋一时兴,寻胜还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