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求菊》
《求菊》全文
元 / 许恕   形式: 古风

平生爱花惟爱菊,幽栖曾傍沧浪曲。

春苗剩分三百本,参差稍映江蓠绿。

小径还将蔓草除,一春最畏风雨触。

常时灌溉汲清流,几度扶持斩丛竹。

秋花不愁不烂熳,粲粲金钱照茅屋。

只今避地东海头,飞梦夜度君山麓。

朝来下马过名园,秾花嫩蕊纷如簇。

或染猩红疑剪綵,或缀鹅翎同刻玉。

或似芙蓉映秋水,或如牡丹眩晴旭。

众中一种出宫黄,叠叠香罗淡妆束。

嗟予托君同隐逸,步绕夕阳看不足。

漫将乡泪落西风,自对孤芳伤局促。

客边有轩名太古,颇似陶潜能避俗。

醉拈秃笔写云笺,秋色能分慰幽独。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许恕的《求菊》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于菊花的喜爱与追求。诗中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菊花独特美的欣赏,更蕴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平生爱花惟爱菊”,开门见山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偏爱之情。接着,“幽栖曾傍沧浪曲”一句,通过想象中的场景,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春苗剩分三百本,参差稍映江蓠绿”描绘了春天里菊花生长的景象,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诗人通过“小径还将蔓草除,一春最畏风雨触”表达了对菊花生长环境的关注与呵护,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情。

“常时灌溉汲清流,几度扶持斩丛竹”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菊花的精心照料,表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而“秋花不愁不烂熳,粲粲金钱照茅屋”则赞美了菊花在秋天盛开时的灿烂与辉煌,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珍贵礼物。

“只今避地东海头,飞梦夜度君山麓”两句,通过时空转换,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与逃避,同时也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接下来,“朝来下马过名园,秾花嫩蕊纷如簇”描绘了诗人探访名园的情景,通过“或染猩红疑剪綵,或缀鹅翎同刻玉”等比喻,生动展现了菊花的色彩与形态之美。

“或似芙蓉映秋水,或如牡丹眩晴旭”则将菊花与其它花卉进行对比,突出了其独特的魅力。而“众中一种出宫黄,叠叠香罗淡妆束”则以“宫黄”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菊花的高雅与脱俗。

最后,“嗟予托君同隐逸,步绕夕阳看不足”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深深喜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漫将乡泪落西风,自对孤芳伤局促”则抒发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感伤与孤独。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个人境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

许恕
朝代:元

许恕(公元?年至一三七四年)字如心,江阴人。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七年。至正中,荐授澄江书院山长,旋弃去。会天下已乱,乃遁迹卖药于海上,与山僧野人为侣。善自晦匿,罕相识者,故征召不之及。恕著有《北郭集》六卷,补遗一卷,(均《四库总目》)他的诗意沉郁,而音节高朗。
猜你喜欢

小疾中元恕相别往长安信笔成篇奉送

一春三月少见晴,湿云不飞压花老。

君来别我西出关,病里伤离似翁媪。

和风吹面才几程,即入风流洛阳道。

司农水利无留行,洛城花开为谁好。

汉唐陈迹到可寻,犹有山川豁怀抱。

忆昨行春从魏公,兴废池边玉樽倒。

公今已为泉下游,往事凭君问烟草。

官家诸路急使才,归对明光切须早。

(0)

送河北转运燕刑部被命充三司副使

亿万供须仰县官,大农选造遍朝端。

外台心计推公最,中诏恩除副帝难。

文石近班趋玉笋,紫丝新帕覆银鞍。

行摅仁义裁经费,天下征繇不日宽。

(0)

昨日以鄙诗示王君遽辱赠篇过有推饰辄依元韵奉答

未有功名与世传,且驱怀抱向诗篇。

昔曾篆刻工童伎,今敢风骚领将权。

愧匪穷经臻圣处,妄推闻道在君先。

还知苦意微吟否,不已犹云博奕贤。

(0)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压沙寺梨

谁将冰蜜共囊封,结实祇园颗颗同。

蔽芾舍傍思召伯,周流林下赋扬雄。

花经春月千层白,颊傅秋霜一抹红。

江橘空甘得奴号,果中清品合称公。

(0)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壬子三月十八日游御河二首·其一

当时御水始通津,遂作河生记此辰。

载籍不闻传故老,盛游相继到今人。

金貂为政居从俗,画鹢连年出慰民。

锦绣匝堤箫鼓沸,风光流动一城春。

(0)

依韵和杨尉郊外怀乡

策马长郊羡子真,独赢风物与诗论。

惊飞雁鹜投前涧,归去牛羊识旧村。

暴涨溪声闻远近,久阴山气乱朝昏。

异乡我亦嗟游宦,莫说啼鹃有怨魂。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