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东山老人僧中月,法惟直指初无说。
有众如云来不休,有饭如山供不彻。
印道人,善时节,不持应器循门乞。
只募同心一万人,请将大地为檀越。
或宽平,或曲折,与我福田衣不别。
二彼虽无施受心,万斛千仓从此出。
若见闻,宜猛烈。莫守从前悭吝穴。
些儿信种落其中,遍界灵苗齐秀发。
君不见东山老人僧中月,法惟直指初无说。
有众如云来不休,有饭如山供不彻。
印道人,善时节,不持应器循门乞。
只募同心一万人,请将大地为檀越。
或宽平,或曲折,与我福田衣不别。
二彼虽无施受心,万斛千仓从此出。
若见闻,宜猛烈。莫守从前悭吝穴。
些儿信种落其中,遍界灵苗齐秀发。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名为“东山老人”的僧人形象,他以直指人心的方式传法,不依赖言语,而是通过行为和影响力来感召众人。诗中提到的“有众如云来不休,有饭如山供不彻”,形象地展现了这位僧人的影响力之大,能够吸引无数信徒前来供养。
接着,诗人赞扬了这位僧人“印道人”在合适的时机,不依靠传统的行乞方式,而是邀请一万名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参与,将大地作为他们的供养对象,以此来种植福田。这种创新的供养方式,不仅体现了对传统供养形式的超越,也寓意着通过集体的力量,可以创造无限的福报。
诗中还提到了“或宽平,或曲折,与我福田衣不别”,意味着无论供养的形式如何变化,最终都能转化为心灵的滋养和修行的助力。进一步地,诗人强调了“二彼虽无施受心,万斛千仓从此出”,即即使没有直接的施与受之心,但通过这样的集体行动,能够产生巨大的福报和成果。
最后,诗人呼吁读者“若见闻,宜猛烈。莫守从前悭吝穴”,鼓励人们要积极面对,不要拘泥于过去的狭隘观念,而应该勇敢地投身于善行之中。同时,诗人也提醒大家,“些儿信种落其中,遍界灵苗齐秀发”,只要心中有信仰的种子,就能在世界范围内结出智慧与慈悲的果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对佛法实践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众生平等、集体力量和信仰价值的深刻思考。
读书破万卷,白日能几何。
若以夜继之,万卷何足多。
为学须及时,寸阴莫蹉跎。
农惰乏仓粟,女惰无机梭。
诗书勤乃有,不勤其有么。
絮丝成丈匹,涓滴为江河。
年功苟能积,德业高峨峨。
夕景不久照,东流无回波。
□过悔难及,莫待两鬓皤。
斋居有馀暇,玩我勤有歌。
老僧种松如松柳,封植不知年岁久。
寒梢未解蟠穹苍,已见郁律蛟龙走。
焚香展席坐松阴,白石清泉清道心。
虚无自有神鬼会,风雨不妨猿鹤吟。
老僧与松有深契,浮华净尽存实际。
岁寒不受冰霜欺,静隐山中阅人世。
亭亭只作如是观,松年僧腊俱高寒。
夜深滕六雪中立,日落山精林际看。
老僧爱松如骨肉,不比枯梅与瘦竹。
君不见人间艳阳枝,春尽飞花满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