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壬子三月十八日游御河二首·其一》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壬子三月十八日游御河二首·其一》全文
宋 / 强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当时御水始通津,遂作河生记此辰。

载籍不闻传故老,盛游相继到今人。

金貂为政居从俗,画鹢连年出慰民。

锦绣匝堤箫鼓沸,风光流动一城春。

(0)
翻译
当初皇帝开通了水上通道,于是记录下这个特殊的日子。
古籍中没有记载这样的旧事,盛大的游览活动至今仍在延续。
执政者以金貂为象征,遵循习俗,画鹢舟频繁出现以安抚民众。
堤岸上华美如锦,箫鼓喧天,满城春光流动,景色宜人。
注释
当时:指过去的某个特定时刻。
御水:皇家或皇帝管理的水域。
津:渡口。
河生:此处可能指开通河流的人或事件。
记此辰:记录下这个时刻。
载籍:文献记录。
故老:老年人,这里指有经验的历史见证者。
盛游:大规模的游览活动。
相继:一个接一个。
金貂: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权贵。
为政:执政。
居从俗:遵循习俗行事。
慰民:安抚民众。
锦绣:形容华丽的布料,也指美景。
匝堤:环绕堤岸。
箫鼓:吹箫打鼓,表示庆祝。
沸:热闹非凡。
风光:景色。
流动:不断变换。
一城春:满城春意。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当时的皇家御河在春天通航的情景。首句“当时御水始通津”点明了历史背景,暗示着这条河曾是皇家的重要交通要道。诗人接着通过“遂作河生记此辰”,表达了对这一历史时刻的纪念之情。

“载籍不闻传故老”暗示了御河的历史悠久,但鲜为人知于古代文献,然而“盛游相继到今人”则展现了后世人们对这条河的喜爱与频繁游览。诗人以“金貂为政居从俗”形容朝廷官员顺应民意,乘坐画鹢(装饰华丽的船只)来慰藉百姓,体现了官府的亲民之态。

“锦绣匝堤箫鼓沸”生动描绘了河畔的热闹景象,音乐与欢庆之声回荡,犹如春天般繁华。“风光流动一城春”更是将御河的美景与满城春色融为一体,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御河的描绘,既赞美了历史的沉淀,又展现了当下的繁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作者介绍

强至
朝代:宋

强至,字几圣,钱塘(今杭州)人。庆历六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熙宁九年卒,年五十五。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
猜你喜欢

减字木兰花·其九

乾坤入手。谈笑三关云□□。□□□□。

鬼骇神惊一黍光。逍遥宇内。□□□□□数外。

功满三千。独跨斑麟入紫烟。

(0)

玉楼春.泛北湖次唐教授韵

绿波春早青烟暮。翠幕船如天上去。

深杯浊酒醉贤人,隔岸幽花怜静女。

浮云散乱流萍聚。恨满韩张离合处。

欲招骑龙帝乡人,来咏叉鱼春岸句。

(0)

舟次子陵钓台

十载从军去又来,强为颜面走尘埃。

久惭簪笏未归去,且喜妻孥共此来。

旋撷岸蔬供野饭,欲题岩壁拂苍苔。

子陵昔日诚高趣,未必全家上钓台。

(0)

寓兴十首·其七

草虫设细网,小阱不可见。

日日朝露中,群白草间现。

(0)

齐云寺

雨疏分点下,略彴界横塘。

接竹通生水,搴萝补坏墙。

字涂窗眼黑,香染佛衣黄。

未晚萤先出,萧然两画廊。

(0)

题陆羽祠堂兼寄李援援有诗殊佳二首·其一

陆子不可招,寥寥风月魂。

空堂掩遗像,幸此配老禅。

举世人浇薄,云谁知子贤。

竟陵樵牧地,陈迹岂复存。

我欲歌子诗,三叹抚无弦。

瓦登荐秋菊,酌此石井泉。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