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鞅纷纷走畏途,眼中得见古璠玙。
利名抑末有知己,骨相虽癯却饱书。
已把三长修信史,应无千斛到清居。
文章到地此为最,凤阁鸾台次第除。
尘鞅纷纷走畏途,眼中得见古璠玙。
利名抑末有知己,骨相虽癯却饱书。
已把三长修信史,应无千斛到清居。
文章到地此为最,凤阁鸾台次第除。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所作的《送胡检阅》,表达了对友人胡检阅的赞誉和对其品格与才学的赞赏。首句“尘鞅纷纷走畏途”描绘了世事纷扰,道路艰难,而胡检阅在其中仍能坚定前行,显示出其坚韧不拔的精神。接下来的“眼中得见古璠玙”比喻胡检阅有着高尚的品质,如同古代的美玉,珍贵而难得。
“利名抑末有知己”一句,表达了对胡检阅淡泊名利的态度,他更看重真挚的友情而非世俗的功名。诗人称赞他的骨相虽然清瘦,但饱读诗书,学问深厚。接着,“已把三长修信史”表明胡检阅擅长写史,有严谨的史学修养,而“应无千斛到清居”则暗示他的清廉,即使才华出众,也未曾因此而贪求过多。
最后两句“文章到地此为最,凤阁鸾台次第除”,高度评价胡检阅的文章才华,认为他在文学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甚至预示他未来可能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整首诗通过赞美胡检阅的人格魅力和学识,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深深敬意和期待。
君不见少年头上如云发,少壮如云老如雪。
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吕梁之水挂飞流,鼋鼍蛟蜃不敢游。
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
行路难,行路难,昔少年,今已老。
前朝竹帛事皆空,日暮牛羊占城草。
十年蹭蹬为逐臣,鬓毛白尽巴江春。
鹿鸣猿啸虽寂寞,水蛟山魅多精神。
山疟困中闻有赦,死灰不望光阴借。
半夜州符唤牧童,虚教衰病生惊怕。
巫峡洞庭千里馀,蛮陬水国何亲疏。
由来真宰不宰我,徒劳叹者怀吹嘘。
霸桥昔与张生别,万变桑田何处说。
龙蛇纵在没泥涂,长衢却为驽骀设。
爱君气坚风骨峭,文章真把江淹笑。
洛下诸生惧刺先,乌鸢不得齐鹰鹞。
岳阳西南湖上寺,水阁松房遍文字。
新钉张生一首诗,自馀吟著皆无味。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已见风姿美,仍闻艺业勤。
清秋上国路,白皙少年人。
带月轻帆疾,迎霜綵服新。
过庭若有问,一为说漳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