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深沉感慨。首句“半朽临风树”中的“半朽”,形容树木已部分腐朽,给人以岁月沧桑之感;“多情立马人”则透露出诗人对这棵老柳的情感寄托,这里的人可能是指诗人自己,也可能是历史上的某位人物。这里的“多情”一词,不仅表达了树木经历风霜后的坚强,更折射出诗人对往事的深情怀念。
接下来的两句,“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则具体指明了这棵老柳的历史背景。其中“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的一个年号(713-741),而“长庆”是唐德宗李适时期的年号之一(785-805)。通过这两个不同朝代的年号,诗人强调了老柳见证了数十年的风霜和历史变迁。同时,“二年春”这个细节,不仅烘托出了生机勃发的季节美,更暗示着即便是在大自然中,也有生命力旺盛的一刻。
整首诗通过对老柳的描写,传递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人借这棵老柳表达了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珍视,以及面对岁月更迭时的沉思与感慨。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历史观的体现。
钓鱼朅来春日暖,沿溪不厌舟行缓。
野竹初栽碧玉长,澄潭欲下青丝短。
昔人避世兼避雠,暮栖云外朝悠悠。
我今无事亦如此,赤鲤忽到长竿头。
汎汎随波凡几里,碧莎如烟沙似砥。
瘦壁横空怪石危,山花斗日禽争水。
有时带月归扣舷,身闲自是渔家仙。
江云未散东风暖,溟濛正在高楼见。
细柳缘堤少过人,平芜隔水时飞燕。
我有近诗谁与和,忆君狂醉愁难破。
昨夜南窗不得眠,闲阶点滴回灯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