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师别我岁屡改,勇割天亲住南海。
黑风罗刹不得侵,一片袈裟作重铠。
今年瓢钵来叩关,乃知筏也归吴山。
为言海浪大如屋,金毛玉髻何时攀。
却到吴山访耆宿,有茅可诛笋可斸。
巢乌聒聒竞栖檐,猛虎依依来暖足。
以兹卓锡在山腰,忽忆遗民是故交。
一宿人间桑树下,他年候汝虎溪桥。
我听师言深感叹,老我犹歌白石烂。
欲依佛日未离家,空误儒冠难靖乱。
师言此事且勿论,留诗一卷清心魂。
诗心禅骨良有以,得似冰梨沁牙齿。
江南昔有泐季潭,君步前人从此始。
筏师别我岁屡改,勇割天亲住南海。
黑风罗刹不得侵,一片袈裟作重铠。
今年瓢钵来叩关,乃知筏也归吴山。
为言海浪大如屋,金毛玉髻何时攀。
却到吴山访耆宿,有茅可诛笋可斸。
巢乌聒聒竞栖檐,猛虎依依来暖足。
以兹卓锡在山腰,忽忆遗民是故交。
一宿人间桑树下,他年候汝虎溪桥。
我听师言深感叹,老我犹歌白石烂。
欲依佛日未离家,空误儒冠难靖乱。
师言此事且勿论,留诗一卷清心魂。
诗心禅骨良有以,得似冰梨沁牙齿。
江南昔有泐季潭,君步前人从此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云渡上人的深厚友谊以及上人对佛法的执着追求。诗中通过描述上人离开家乡多年后,返回故乡吴山的情景,展现了他对佛法的坚定信仰和对故土的深情眷恋。
首句“筏师别我岁屡改”,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上人离别之久。接着,“勇割天亲住南海”一句,表达了上人为了追求佛法,不惜割舍亲情,远赴南海的决心。这一举动体现了上人对佛法的虔诚和牺牲精神。
“黑风罗刹不得侵,一片袈裟作重铠”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袈裟比作重铠,形象地表现了上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强和勇敢。这不仅展示了上人的个人品质,也暗示了佛法的力量。
“今年瓢钵来叩关,乃知筏也归吴山”两句,叙述了上人再次回到故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上人回归的喜悦之情。同时,通过“瓢钵”这一细节,进一步强调了上人作为僧侣的身份。
“为言海浪大如屋,金毛玉髻何时攀”两句,通过上人对海浪的描述,反映了他对佛法修行的艰难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里使用了“金毛玉髻”这一比喻,象征着上人对佛法的追求和对智慧的渴望。
“却到吴山访耆宿,有茅可诛笋可斸”两句,描绘了上人回到故乡后的生活情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喜爱和对传统习俗的尊重。通过“耆宿”、“茅”、“笋”等元素,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巢乌聒聒竞栖檐,猛虎依依来暖足”两句,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上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同时也暗示了上人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以兹卓锡在山腰,忽忆遗民是故交”两句,表达了上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故人的思念。这里使用了“卓锡”这一佛教术语,进一步强调了上人与佛法的紧密联系。
“一宿人间桑树下,他年候汝虎溪桥”两句,预示了上人未来可能的旅程和与诗人的再次相遇。通过“桑树下”、“虎溪桥”等意象,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
“我听师言深感叹,老我犹歌白石烂”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上人话语的深刻感悟和自己虽已年老但仍能保持对佛法的热爱。这里使用了“白石烂”这一典故,象征着诗人对佛法的执着追求。
“欲依佛日未离家,空误儒冠难靖乱”两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通过对比“佛日”与“儒冠”,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
“师言此事且勿论,留诗一卷清心魂”两句,表明了上人希望诗人专注于内心的感受,通过诗歌来净化心灵。这里使用了“清心魂”这一表达,强调了诗歌对于心灵的疗愈作用。
“诗心禅骨良有以,得似冰梨沁牙齿”两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歌和禅宗思想对于人心的深刻影响,如同冰梨的清凉,能够滋润心灵。
“江南昔有泐季潭,君步前人从此始”两句,以历史上的名人为例,鼓励上人继承前人的精神,开创自己的道路。这里使用了“泐季潭”这一典故,进一步强调了上人作为僧侣的责任和使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上人对佛法的执着追求、对故土的深情眷恋以及与诗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诗歌和禅宗思想的感悟。
自掩窗纱护夕阳,碧壶深贮溜晴光。
可曾见此春风面,净洗铅华试晓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