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清溪第几峰,谁搴薜荔采芙蓉。
渔歌未断忽归去,翠壁一重云一重。
家在清溪第几峰,谁搴薜荔采芙蓉。
渔歌未断忽归去,翠壁一重云一重。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家在清溪第几峰”,直接指出了诗人的住所,在幽静的清溪旁,山峰之巅,这是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地方。“谁搴薜荔采芙蓉”则是在询问谁会来到这样的深山去采摘那些被视为美好事物的植物,比喻诗人对外界的不关心和自足。
接着,“渔歌未断忽归去”,渔歌指的是渔民的歌谣,未断意味着诗人还在享受这宁静的音乐,但突然间就要结束,归去,这可能暗示诗人的生活虽然安逸,但是也充满了对远方的向往和留恋。
最后,“翠壁一重云一重”,翠壁指的是青绿色的山墙或岩石,一重云则是说云雾缭绕,形成了一层层的景象。这两句描写了诗人隐居之所的自然美景,以及这种环境中不断变化的云彩,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深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自在悠然的情怀。
画工妙物无不可,谁能笔端自忘我。
醉蒲睡著呼不闻,但见解衣盘礴裸。
起来漱墨滋破砚,霜绡只尺开纨扇。
点缀四时无不有,但觉眼前红绿眩。
云破连峰青碧开,林梢时复见楼台。
断桥落日空流水,为问秦人安在哉。
春山杳霭知何处,夏木森森蔽云雨。
秋阴未破雪满山,笑指千峰欲归去。
看山对客忆蛾眉,客去愁多自不知。
满眼匡庐看画轴,平生坐愧虎头痴。
万事浮云定何有,白鹤归来千载后。
江山长在身世忙,岁月不移舟壑走。
对此未归心欲折,借君玉斧修圆月。
会看谈笑满清风,讵使人间畏炎热。
去天一尺古蓬州,年来除守得胜流。
渠家本是城南杜,诗律贤我三千筹。
如此才高却解事,入眼人才皆可意。
他邑犹分刺史天,片言每为将军地。
故应怜我退无田,力相推挽令向前。
傍人闻说皆抚掌,竹竿那使鲇鱼缘。
初游东都年二十,清欢趁得中秋及。
高阳会中酒徒集,惠和坊里绣鞍入。
蟹螯尝新左手执,鸡头未老搓玉粒。
杯行到手不待揖,明月清风供一吸。
缠头不惜倾箱给,倚赖决科如俯拾。
谁知得官反拘絷,此景此欢那复缉。
今岁中秋雨如泣,穷山牢落秋光湿。
孤灯荧荧照书笈,屈指流年如箭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