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柴门临水,人家卅六湾头。
片云无意觅行舟,偏在斜阳渡口。
笛韵横飘渔浦,钟声敲落僧楼。
暮鸦斜带一行秋,啼入西风杨柳。
两岸柴门临水,人家卅六湾头。
片云无意觅行舟,偏在斜阳渡口。
笛韵横飘渔浦,钟声敲落僧楼。
暮鸦斜带一行秋,啼入西风杨柳。
这首《西江月·桥口》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首先,“两岸柴门临水,人家卅六湾头。”这两句描绘了水乡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水边的柴门,简朴而充满生活气息,与湾头的人家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乡村景象。
接着,“片云无意觅行舟,偏在斜阳渡口。”云朵悠闲地飘过,似乎无意中寻找着行舟,却偏偏停留在渡口的斜阳下,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斜阳的余晖洒在渡口,增添了几分温暖与柔和。
“笛韵横飘渔浦,钟声敲落僧楼。”这两句则转向听觉的描绘,笛声悠扬地飘荡在渔浦之上,钟声清脆地回响在僧楼之间,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祥和。
最后,“暮鸦斜带一行秋,啼入西风杨柳。”黄昏时分,乌鸦成群飞过,它们的叫声仿佛带着秋天的气息,融入了西风之中,又在杨柳的枝头回荡。这一幕既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给人以深沉的思考。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水乡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