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月凄魂,湖波荡魄,残年万里归来。
三载征轮,团圞算是今才。
浮云便有看山兴,约同心,吊古荒台。
渺尘埃,钴鉧潭边,一片苍苔。
萍踪已分飘零惯,只长头弱弟,愁抱难开。
霜鬓无情,那堪镜里潜催。
秋风屡负连床约,促飞鸿、急响凄哀。
悄裴徊,知否邮亭,一样羁怀。
寒月凄魂,湖波荡魄,残年万里归来。
三载征轮,团圞算是今才。
浮云便有看山兴,约同心,吊古荒台。
渺尘埃,钴鉧潭边,一片苍苔。
萍踪已分飘零惯,只长头弱弟,愁抱难开。
霜鬓无情,那堪镜里潜催。
秋风屡负连床约,促飞鸿、急响凄哀。
悄裴徊,知否邮亭,一样羁怀。
此诗《高阳台·邵陵途次得舍弟书,却寄并呈彭暄午》由清代诗人李恰所作,描绘了诗人行旅途中对故乡与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寒月凄魂,湖波荡魄”,以寒月和湖波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暗示诗人离家万里,独自行走在异乡的旅途之中。接下来“残年万里归来”一句,点明了诗人年岁已老,却不得不远离家乡,踏上归途的无奈与感慨。
“三载征轮,团圞算是今才”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三年漂泊生活的回顾,以及对与家人团聚的渴望。接下来的“浮云便有看山兴,约同心,吊古荒台”几句,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追思,同时也表达了与友人共赏美景、共同缅怀先贤的心愿。
“渺尘埃,钴鉧潭边,一片苍苔”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荒凉的画面,钴鉧潭边的苍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萍踪已分飘零惯,只长头弱弟,愁抱难开”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兄弟之情的深沉忧虑,面对兄弟的成长与自己的孤独,内心的愁绪难以排解。
“霜鬓无情,那堪镜里潜催”一句,诗人感叹岁月无情,即使在镜中也难以掩饰岁月的痕迹,流露出对时光匆匆、青春不再的无奈与感伤。
“秋风屡负连床约,促飞鸿、急响凄哀”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实现与友人相聚的遗憾,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悄裴徊,知否邮亭,一样羁怀”则以邮亭为背景,再次强调了诗人与他人相似的羁旅之苦,以及对故乡与亲人的深深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亲情、友情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长陂水落鱼龙冷,芙蕖堕香菱叶靓。
采莲犹系青娃船,萍藻中间照妆影。
岸上人语积渐稀,罗袂掩面踏船归。
亦知明年荷复出,但恐绿鬓失芳菲。
人间白日不重午,黄金自可当年挥。
悲歌一声下江渚,回头更见鸳鸯侣。
落日悲风叶乱飞,藕丝愁绪俱千缕。
悴叶看复脱,远听无回音。
美环堕石砌,破碎安可任。
平生气颇逸,不受万事侵。
几因儿女曹,折尽壮士心。
南舟驾言迈,先垄行复寻。
感此重悽恻,何用荣朝簪。
床头富缃紩,囊中有素琴。
恨来煮白鹤,放歌青松林。
浮生易飘转,忽如车毂尘。
与子十年别,念君如旧贫。
感慨奏诗篇,况复届阳春。
为问城中景,一一及交亲。
白璧犹待价,巨鱼多戢鳞。
昔时富游子,忽为寒乞身。
荒芜积水处,时见红楼新。
贱子负干戈,依然羁旅人。
遭逢太平年,幸免罹苦辛。
感此人事变,对谈忽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