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引我行,梁山邀我坐。
山水已清绝,春容碧相和。
下马取酒饮,梅飘酒中堕。
日落醉不去,青茸草间卧。
汉水引我行,梁山邀我坐。
山水已清绝,春容碧相和。
下马取酒饮,梅飘酒中堕。
日落醉不去,青茸草间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冯山在西县道中的游历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之美以及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
首句“汉水引我行”,以汉水为引子,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被自然界的水流所吸引,开始了他的旅程。接着,“梁山邀我坐”则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将梁山视为邀请者,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
“山水已清绝,春容碧相和”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水之美,春色与碧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这种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下马取酒饮,梅飘酒中堕”描述了诗人停下脚步,享受美酒与自然的时刻。梅花的香气融入酒中,更增添了这份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之美。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能力。
“日落醉不去,青茸草间卧”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日落时分,诗人仍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不愿离去,最终选择在青草间安然入眠。这一场景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依恋,也暗示了他与自然之间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契合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与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野马脱羁鞅,倏疑天地宽。
临风一长鸣,风吹散入青冥间。
颇如鲁仲连,蹈海不复还。
又如安期生,长留一舄令人看。
江南浩荡忽如海,落日照耀浮云关。
既不能低眉伏气摧心颜,诡遇特达惊冥顽。
又不能抱书挟策千万乘,调笑日月相回盘。
匡庐迢迢接仙山,仙翁泛若秋云间。
长松之阴引孤鹤,望我不见空长叹。
采铅天池津,饮醁桃花湾。
苍梧倒影三湘寒,赤城霞气生微澜。
鲸鲵翻空海波赤,晓色欲上扶桑难。
人间之乐兮诚不足恃,何如归卧栖岩峦。
栖岩峦,卧岩穴。
夜半天风吹酒醒,犹有西溪万年月。
何年女仙坛,百步远城堞。
树色随春新,飞花袭枯叶。
廊虚苔绿重,帘静药香浃。
主人勉逢迎,小憩薄名呷。
却读鲁公碑,仙事公素惬。
是时中兴颂,笔力泰华压。
此书最为小,劲气亦嶪嶪。
大节照古今,片石即光烨。
人生果何为,草草度尘劫。
挥手谢坛扉,天长碧云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