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书边事》
《书边事》全文
唐 / 李昌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

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

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

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

(0)
注释
朔野:北方的野外。
烟尘:战争中的尘土。
天军:朝廷军队。
戈:古代兵器,这里指军队。
阴风:寒冷的风。
杀气:战争带来的紧张气氛。
秋多:秋天增多。
树尽:树木稀少。
禽栖草:鸟儿栖息在草丛中。
冰坚:冰面坚硬。
路在河:道路横跨河流。
汾阳:指汾阳王郭子仪,唐代名将。
无继者:没有能继承其功绩的人。
羌虏: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肯先和:愿意首先求和。
翻译
北方战尘扬起,朝廷军队再次出征。
傍晚阴风吹得猛烈,秋天的杀伐之气浓厚。
树木稀疏鸟栖草丛,结冰的路面横跨河流。
汾阳无人能继承其功业,胡虏怎会轻易求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即将爆发的边疆景象。开篇“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两句,设定了战乱频仍的北方边境之景,朔野(边塞)上的烟尘滚滚代表着战争的烽火连天,而“天军又举戈”则显示出战事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

接着,“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出了紧迫而沉重的心情。阴冷的风在傍晚时分变得愈加急促,加之秋季本就带有肃杀之气,这里则更添几分战事中的血腥味。

“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两句,则是对荒凉边塞景色的描绘。树木凋零,鸟类栖息于残草之中,而道路冻结如同河流,形象地展现了边疆的萧瑟与孤寂。

最后,“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汾阳城(即今山西省太原市)缺乏后继之人,而“羌虏肯先和”则透露出边疆民族间的不稳定关系,他们是否愿意寻求和平,这一切都增加了战乱的可能性。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战争景象、自然环境及民族关系的描绘,展现出一幅紧张而又沉郁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深切思考。

作者介绍

李昌符
朝代:唐

[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若梦,(唐诗纪事作嵓梦。此从唐才子传)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有诗名,久不登第。咸通四年,(公元八六三年)忽得一计,乃作婢仆诗五十首,中有云:“春娘爱上酒家楼,不怕归迟总不忧;推道那家娘子卧,且教留住待梳头”。又云:“不论秋菊与春花,个筒能瞳空肚茶。无事莫教频入库,每般(或作一名)闲物要些些”。所言皆中婢仆之讳,浃旬之间,京都盛传。是年遂及第尝与郑谷酬赠。仕历尚书郎、膳部员外郎。(唐才子传作昌符作奴婢诗,御史劾以轻薄为文,多妨政务,遂谪官终身。此从北梦
猜你喜欢

闻樨学舍将于腊月初五日解馆。初四夜,灯花忽开,喜而志之·其三

深宵相对理残篇,学舍叨光又一年!

不意居诸长夜夜,而今始见火中莲。

(0)

夜渔词

更鸡尚未鸣,乘月披衣起。

负网思夜渔,行近溪头止。

水浅刚没膝,网撒寒波里。

拨剌激作声,鲨鮀十馀尾。

得意不贪多,差足奉甘旨。

收网缓缓归,残月坠烟水。

(0)

至双峰寺留宿·其三

暂借维摩室,毡分十笏宽。

蕨薇留客意,鸡酒故人欢。

云净秋空碧,山深露气寒。

老僧先入定,独凭石阑干。

(0)

冬日过双峰寺

寒云萦古殿,画壁敞双楹。

积雪透山骨,断冰流水声。

岩枯岚影淡,烟冷暮光清。

策蹇人归去,依依系别情。

(0)

晚步

落叶萧萧日影西,青霞光断暮天齐。

平林风紧鸦声乱,野岸云寒雁阵低。

人渡前溪秋水阔,我思远眺晚烟迷。

长歌一曲凭谁和,手画滩沙独自题。

(0)

山行

断云零落初收雨,满林野鸟閒关语。

空谷山花处处开,不知香气来何许。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