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萧萧日影西,青霞光断暮天齐。
平林风紧鸦声乱,野岸云寒雁阵低。
人渡前溪秋水阔,我思远眺晚烟迷。
长歌一曲凭谁和,手画滩沙独自题。
落叶萧萧日影西,青霞光断暮天齐。
平林风紧鸦声乱,野岸云寒雁阵低。
人渡前溪秋水阔,我思远眺晚烟迷。
长歌一曲凭谁和,手画滩沙独自题。
这首《晚步》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宁静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首联“落叶萧萧日影西,青霞光断暮天齐”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落叶在微风中轻舞,日影渐沉向西方,而远处的天空被一抹青霞划破,与地平线相接,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时间的流逝。
颔联“平林风紧鸦声乱,野岸云寒雁阵低”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景象。平缓的树林在强劲的风中摇曳,乌鸦的叫声此起彼伏,显得杂乱无章;而岸边的云层似乎也因寒冷而低垂,雁群在低空飞行,形成有序的队列。这些细节描绘了秋日傍晚的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
颈联“人渡前溪秋水阔,我思远眺晚烟迷”则将视角转向了人物活动。诗人独自一人渡过宽阔的溪流,面对着迷蒙的晚烟,心中涌起对远方的思念。这一联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也通过“秋水阔”、“晚烟迷”等意象,强化了环境的辽阔与朦胧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立体。
尾联“长歌一曲凭谁和,手画滩沙独自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我抒发的愿望。在无人应和的情况下,诗人选择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沙滩上留下印记,以此作为自我情感的寄托。这一举动既体现了诗人的孤高与独立,也暗示了他在寻求共鸣与理解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综上所述,《晚步》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秋日傍晚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昔人游宦久江湖,怪石嵌空骇里闾。
一井深藏缘底事,百年不出待潜夫。
弃捐泥土性仍在,睥睨林亭气渐苏。
微物废兴犹有定,此生穷达谩长吁。
披榛入山山路细,钟声出寺门将闭。
石苔冉冉上芒鞋,草露漙漙著衣袂。
野人茅茨苫竹屋,终身局促无生计。
天公未省长困人,春田米尽秋田继。
老妻稚子亦自乐,野草山花还插髻。
长笑人间醉未醒,终老辛勤漫欺世。
北风吹雨雨不断,遍满虚空作飞霰。
纸窗独卧不成眠,茅屋无声时一泫。
鸟乌错莫寒未起,庭户空明夜惊旦。
重楼复阁烂生光,绝涧连山漫不见。
夹砌双杉洗更碧,满田碧草埋应烂。
城中闭户无履迹,市上孤烟数晨爨。
细排玉箸短垂檐,暗结轻冰时入研。
拨灰有客顾尊俎,迹兔何人试鹰犬。
未容行役扫车毂,应有老农歌麦饭。
一来江城若俄顷,四见白花飞面旋。
坐看酒瓮谁敢尝,归踏冰泥屡成溅。
年来桥板断不属,莫出肩舆足忧患。
到家昏黑空自笑,诉妇勤劳每长叹。
床头有酒未用沽,囊里无钱不劳算。
更令雪片大如手,终胜溪瘴长熏眼。
谒告犹能不出门,典衣共子成高宴。
《同王适赋雪》【宋·苏辙】北风吹雨雨不断,遍满虚空作飞霰。纸窗独卧不成眠,茅屋无声时一泫。鸟乌错莫寒未起,庭户空明夜惊旦。重楼复阁烂生光,绝涧连山漫不见。夹砌双杉洗更碧,满田碧草埋应烂。城中闭户无履迹,市上孤烟数晨爨。细排玉箸短垂檐,暗结轻冰时入研。拨灰有客顾尊俎,迹兔何人试鹰犬。未容行役扫车毂,应有老农歌麦饭。一来江城若俄顷,四见白花飞面旋。坐看酒瓮谁敢尝,归踏冰泥屡成溅。年来桥板断不属,莫出肩舆足忧患。到家昏黑空自笑,诉妇勤劳每长叹。床头有酒未用沽,囊里无钱不劳算。更令雪片大如手,终胜溪瘴长熏眼。谒告犹能不出门,典衣共子成高宴。
https://shici.929r.com/shici/ZCZc9.html
邢山潭中黑色龙,经年懒卧泥沙中。
嵩阳山中白额虎,何年一箭肉为土。
龙虽生,虎虽死,天然猛气略相似,生不益人死何负。
虎头枯骨金石坚,投骨潭中潭水旋。
龙知虎猛心已愧,虎知龙懒自增气。
山前一战风雨交,父老晓起看麦苗。
君不见岐山死诸葛,真能奔走生仲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