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刺翠沈沈。
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刺翠沈沈。
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山中的隐居生活。开篇"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刺翠沈沈"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幽深静谧的山中景象。"负郭"即背靠城郭,表明诗人退隐之处不远离尘世,却已是人迹罕至的所在。"依山"则强调了居住环境的自然氛围,而"一径深"更添了一份深邃与孤寂。"万竿如刺翠沈沈"形象地描绘了竹林的繁盛,竹影交错,如同密集的剑尖一般,给人以一种生机勃勃又不失坚韧之感。
接下来的"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两句,则透露出诗人的性格和情感态度。"从来爱物多成癖"表明诗人对自然美景有着浓厚的喜好,这种喜好甚至到了难以自拔的地步,形成了一种癖好。而"辛苦移家为竹林"则进一步说明了这种喜好如何驱使诗人不惜辛劳,也要将自己的居所搬到竹林之中,以满足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追求心灵宁静与孤独的意愿。
昔闻红桂枝,独秀龙门侧。
越叟遗数株,周人未尝识。
平生爱此树,攀玩无由得。
君子知我心,因之为羽翼。
岂烦嘉客誉,且就清阴息。
来自天姥岑,长疑翠岚色。
芬芳世所绝,偃蹇枝渐直。
琼叶润不凋,珠英粲如织。
犹疑翡翠宿,想待鹓雏食。
宁止暂淹留,终当更封植。
五岳径虽深,遍游心已荡。
苟能知止足,所遇皆清旷。
七十难可期,一丘乃微尚。
遥怀少室山,常恐非吾望。
常羡荜门翁,所思惟岁稔。
遥知松月曙,尚在山窗寝。
兰气入幽帘,禽言傍孤枕。
晨兴步岩径,更酌寒泉饮。
溪上药苗齐,丰茸正堪掇。
皆能扶我寿,岂止坚肌骨。
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阳蕨。
岂如甘谷士,只得香泉啜。
向老多悲恨,凄然念一丘。
岩泉终古在,风月几年游。
菌阁饶佳树,菱潭有钓舟。
不如羊叔子,名与岘山留。
幽居人世外,久厌市朝喧。
苍翠连双阙,微茫认九原。
残红映巩树,斜日照轘辕。
薄暮柴扉掩,谁知仲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