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入华山访隐者经仙人石坛》
《入华山访隐者经仙人石坛》全文
唐 / 李益   形式: 古风

三考四岳下,官曹少休沐。

久负青山诺,今还获所欲。

尝闻玉清洞,金简受玄箓。

夙驾升天行,云游恣霞宿。

平明矫轻策,扪石入空曲。

仙人古石坛,苔绕青瑶局。

阳桂凌烟紫,阴萝冒水绿。

隔世闻丹经,悬泉注明玉。

前惊羽人会,白日天居肃。

问我将致辞,笑之自相目。

竦身云遂起,仰见双白鹄。

堕其一纸书,文字类鸟足。

视之了不识,三返又三复。

归来问方士,举世莫解读。

何必若蜉蝣,然后为局促。

鄙哉宦游子,身志俱降辱。

再往不及期,劳歌叩山木。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uáshān访fǎngyǐnzhějīngxiānrénshítán
táng /

sānkǎoyuèxiàguāncáoshǎoxiū
jiǔqīngshānnuòjīnháihuòsuǒ

chángwénqīngdòngjīnjiǎnshòuxuán
jiàshēngtiānxíngyúnyóuxiá宿

píngmíngjiǎoqīngménshíkōng
xiānrénshítántáiràoqīngyáo

yángguìlíngyānyīnluómàoshuǐ绿
shìwéndānjīngxuánquánzhùmíng

qiánjīngrénhuìbáitiān
wènjiāngzhìxiàozhīxiāng

sǒngshēnyúnsuìyǎngjiànshuāngbái
duòzhǐshūwénlèiniǎo

shìzhīleshísānfǎnyòusān
guīláiwènfāngshìshìjiě

ruòyóuránhòuwèi
zāihuànyóushēnzhìjiàng

zàiwǎngláokòushān

翻译
多次考察名山,官府事务少休息。
长久违背青山约,今日终于实现愿望。
曾听说玉清仙境,接受金简中的秘籍。
清晨驾车升天游,任意在彩霞中栖息。
黎明挥动轻便杖,攀石进入幽深谷。
仙人的古老石坛,青苔环绕着玉石棋盘。
阳桂树直插云霄紫,阴萝藤蔓浸润绿水。
隔世传闻丹经妙,泉水清澈映碧玉。
初见仙人聚会惊,白日天宫气氛肃穆。
他们询问我将说什么,彼此相视而笑。
我起身随云飘起,仰望双只白鹄飞翔。
一只白鹤落下书信,字迹仿佛鸟爪印。
我看不懂那些文字,反复阅读多次。
回来询问仙人,世间无人能解。
何需如蜉蝣般短暂,生活才显得局促。
可鄙的是仕途之人,身心都蒙受屈辱。
再去访仙已无期限,只能唱着劳歌向山林告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华山一位道士的访问,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开篇“三考四岳下,官曹少休沐”写出了诗人对于名山大川的探访,以及官职的烦琐与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相比较,显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久负青山诺,今还获所欲”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之美的长久向往和现实中的满足。

“尝闻玉清洞,金简受玄箓”中,“玉清洞”指的是道教传说中的仙境,而“金简受玄箓”则是神秘的仪式,反映了诗人对于道教文化和修炼成仙的憧憬。"夙驾升天行,云游恣霞宿"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自由翱翔的仙境生活。

“平明矫轻策,扪石入空曲”中的“平明”可能是指清晨的时光,“矫轻策”则是轻盈地骑乘,而“扪石入空曲”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山间小路行走的情景。

“仙人古石坛,苔绕青瑶局”写出了仙人遗留的古老石坛,以及被苔藓覆盖、显得格外清幽的环境。接下来的“阳桂凌烟紫,阴萝冒水绿”则是对山间景色的细腻描绘,阳面桂树在烟霞中显得庄重而神秘,阴面的萝卜则与清澈的泉水相呼应。

“隔世闻丹经,悬泉注明玉”中的“丹经”是道教修炼的重要典籍,而“悬泉注明玉”则是对仙境中奇特景观的描写。"前惊羽人会,白日天居肃"表达了诗人对于仙人的聚会和高洁生活的赞叹。

“问我将致辞,笑之自相目”中的“问我”可能是指对隐者或道士的询问,而“笑之自相目”则表现出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态。"竦身云遂起,仰见双白鹄"写出了诗人在云雾中突然升起,看到了天空中的双鹤,这一幕充满了仙境的意象。

“堕其一纸书,文字类鸟足”中的“堕其一纸书”可能是指从高处飘落下来的书信,而“文字类鸟足”则形容字迹像鸟脚一样细长。"视之了不识,三返又三复"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书信内容的困惑和反复阅读的行为。

“归来问方士,举世莫解读”中的“方士”通常指的是道士或医生,这里可能是指对仙境有深刻理解的人物。"何必若蜉蝣,,然后为局促"则是一种比喻,蜉蝣是古代用来形容微小的生物,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对于世俗生活的不屑一顾。

“鄙哉宦游子,身志俱降辱”中的“宦游子”可能是指那些在官场中奔波的人,而“身志俱降辱”则表现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轻视和不满。"再往不及期,劳歌叩山木"最后一句,则是一种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达到仙境的遗憾,以及对自然山林的依恋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华山道士的生活和仙境景色,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灵世界。

作者介绍
李益

李益
朝代:唐   字:君虞   生辰:约750—约830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猜你喜欢

西江月.春半

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

卷帘无语对南山,已觉绿肥红浅。

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

恰如飞鸟倦知还,澹荡梨花深院。

(0)

春夏之交四首·其二

悄悄瞻青壁,悠悠瞩翠林。

流莺无一事,声远薜萝阴。

(0)

郑州

南北更无三座寺,东西只有一条街。

四时八节无筵席,半夜三更有界牌。

(0)

西溪看牡丹

异香秾艳厌群葩,何事栽培近海涯。

开向东风应有恨,凭谁移入五侯家。

(0)

沁园春·其十五梦中作梅词

天造梅花,有许孤高,有许芬芳。

似湘娥凝望,敛君山黛,明妃远嫁,作汉宫妆。

冷艳谁知,素标难亵,又似夷齐饿首阳。

幽雅意,纵写之缣楮,未得毫芒。曾经诸老平章。

只一个孤山说影香。

便诏书存问,漫招处士,节旄落尽,早屈中郎。

日暮天寒,山空月堕,茅舍清于白玉堂。

宁淡杀,不敢凭羌笛,告诉凄凉。

(0)

昔人怀故主,季世绝贫交。

汝胜炎凉者,年年归旧巢。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