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降丰年,本忧贫士食。
贫士无良畴,安能得稼穑。
工佣输富家,日落长叹息。
为供豪者粮,役尽匹夫力。
天地莫施恩,施恩强有得。
皇天降丰年,本忧贫士食。
贫士无良畴,安能得稼穑。
工佣输富家,日落长叹息。
为供豪者粮,役尽匹夫力。
天地莫施恩,施恩强有得。
此诗描绘了一幅农民生活的图景,反映了古代社会贫富不均的问题。开篇"皇天降丰年,本忧贫士食"表达了作者对于丰收年景中贫苦士人食物问题的担忧。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贫困之士并未能从丰收中得到实惠。
接着"贫士无良畴,安能得稼穑"揭示了贫士没有好田地,更难以获得粮食的现状。这里的“良畴”指的是好的田地,“稼穑”则是古代对谷物的统称,包括稻、麦等。
随后"工佣输富家,日落长叹息"描绘了农民劳作到日落时分,只得将辛勤工作所得送往富有之家的情景。他们的汗水和努力并未换来自己家庭的温饱,而是供养着那些豪富之人。
"为供豪者粮,役尽匹夫力"则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这种不公正的社会现实。农民们耗费掉全部的力量,只为了供应那些奢侈者的食物。
最后"天地莫施恩,施恩强有得"表达了一种悲观情绪,认为上天并未普施恩泽,而是只对有权势之人给予特别的恩惠。这既反映了古代农民对于自然与社会不公的无奈,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这种社会状况的批判态度。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丰年中贫富差距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生活困苦的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批评。
春阶荡漾春日长,羽林飒飒勾陈苍。
钧天寥寥帝不康,一月震悚奔勾芒。
夜鸠众功和阴阳,粉白黛绿各一方。
铸作娟丽盈盈妆,金乌飞去东藩傍。
左右前后千毛嫱,青云衣兮白霓裳。
重重华盖十六行,琼林玉殿积缟霜。
气焰薰薄摇篮光,白云乡是碧云乡。
骑龙韩愈如渔郎,缑山仙子闻仙方。
坐鹤之背吹凤凰,穆子简子方来王。
气迷色眩成肆狂,执法叩阊夕抗章。
有一于此无不亡,言从谏听如禹汤。
斥罢脂泽去芬芳,各服毼衣事蚕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