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鲤何曾到贾充,太阿曾拟血王戎。
泪痕不到沉碑上,似为苞苴走路中。
尺鲤何曾到贾充,太阿曾拟血王戎。
泪痕不到沉碑上,似为苞苴走路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的《咏史(其二)羊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某些人物行为的讽刺和评价。首句“尺鲤何曾到贾充”暗指晋代权臣贾充未能得到羊祜的忠诚,暗示了信任危机;“太阿曾拟血王戎”则借剑喻权柄,言及羊祜与王戎之间的矛盾,可能是指羊祜对王戎的不满或斗争。后两句“泪痕不到沉碑上,似为苞苴走路中”进一步深化主题,意指羊祜的清廉,他的正直使得他不会像那些收受贿赂的人那样在历史上留下污点,即使碑文上没有记载他的泪水,也足以证明他的清白。
整首诗通过典故和隐喻,对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刻的道德评判,体现了作者对廉洁政治的推崇和对腐败现象的批判。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一真含众妙,入希夷。
昭文不会,气候有成亏。
妄心寂灭尽,困睡饥餐,更无作用施为。
自然,炉鼎就,光彩透帘帏。玉池神水涌,上生肥。
如人饮水,冷暖自家知。
自家性命事,自家了得,自家性命便宜。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季弟仕谯都,元兄坐兰省。
言访始忻忻,念离当耿耿。
嵯峨夏云起,迢遰山川永。
登高望去尘,纷思终难整。
平生春日不伤春,今日逢春愁杀人。
触目旌旗非族类,无言桃李少精神。
可怜野兴牵羁兴,不分红尘杂虏尘。
直待元戎攘却后,岘山无惜领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