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私净尽复何为,触处逢原与理随。
心广体胖无所累,浩然之气未尝亏。
己私净尽复何为,触处逢原与理随。
心广体胖无所累,浩然之气未尝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的《孟子·不愧不怍》中的片段,表达了个人修养达到无私无欲后的境界。首句“己私净尽复何为”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去除掉所有的私心杂念后,究竟还追求什么?接下来的“触处逢原与理随”则强调,这样的境地里,无论在何处都能顺应自然法则和道德原则。诗人进一步阐述,“心广体胖无所累”,形容心境开阔,内心平静,身体也因之而轻松自在,没有丝毫负担。最后,“浩然之气未尝亏”表达了这种无私无我之境,浩然正气始终充沛,未曾亏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修行的描述,传达了儒家提倡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体现了宋元之际士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
木之用髹漆,初以为美观。
睹兹赤乌材,乃知漆为木之九转丹。
风雨霜露不能入,所以远历晋魏犹坚完。
政如厚葬用珠玉,能令血肉经千年。
凡物皆尚新,惟琴独求旧。
古人遗迹既已少,近作吾无千岁寿。
木不断生意,雨旸犹相通。
及兹生意尽,发声始与金石同。
巍巍乌龙山,岩壑秀且雄。
桐江在其南,溟渤居其东。
长滩落深峡,灌木号巅峰。
子胥朝夕鼓馀怒,子陵庙貌存高风。
托根于此岂复有,凡木感化何让龙门桐。
我本山林人,奔走鬓已翁。
何期造物私,锡此哀吾穷。
琴成灭迹入深谷,歌咏尧舜甘长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