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赤乌行》
《赤乌行》全文
元 / 鲜于枢   形式: 古风

木之用髹漆,初以为美观。

睹兹赤乌材,乃知漆为木之九转丹。

风雨霜露不能入,所以远历晋魏犹坚完。

政如厚葬用珠玉,能令血肉经千年。

凡物皆尚新,惟琴独求旧。

古人遗迹既已少,近作吾无千岁寿。

木不断生意,雨旸犹相通。

及兹生意尽,发声始与金石同。

巍巍乌龙山,岩壑秀且雄。

桐江在其南,溟渤居其东。

长滩落深峡,灌木号巅峰。

子胥朝夕鼓馀怒,子陵庙貌存高风。

托根于此岂复有,凡木感化何让龙门桐。

我本山林人,奔走鬓已翁。

何期造物私,锡此哀吾穷。

琴成灭迹入深谷,歌咏尧舜甘长终。

(0)
鉴赏

这首《赤乌行》由元代诗人鲜于枢所作,通过描绘赤乌木材的珍贵与琴的特殊价值,展现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首先,诗人以“木之用髹漆”开篇,点明了木材与漆的结合之美,随后转折至赤乌木材的独特之处——其质地如同经过九转丹炼制的木料,具有极强的耐候性,即使历经晋魏时期的风雨霜露,仍能保持坚固完好。这一段将赤乌木材的珍贵与坚韧形象地展现出来,引出下文对木材与人的生命状态的类比。

接着,诗人将赤乌木材与厚葬中的珠玉相提并论,以此强调木材的珍贵,同时也暗含了对过度奢华的批判。在“凡物皆尚新,惟琴独求旧”的对比中,突出了琴作为艺术品的独特价值,它追求的是时间的沉淀与历史的痕迹。

诗人进一步探讨了自然与艺术的关系,指出木材虽断绝了生长,但与自然界的雨露阳光仍然保持着某种联系。当木材的生命力耗尽时,它发出的声音却能与金石之声相媲美,象征着自然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最后,诗人以赤乌山的巍峨与桐江的壮丽为背景,描绘了子胥与严光(即子陵)的故事,以及他们与赤乌木材之间的关联。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典故,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艺术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鲜于枢

鲜于枢
朝代:元

鲜于枢(1246-1302),元代著名书法家。字伯机,晚年营室名“困学之斋”, 自号困学山民,又号寄直老人。祖籍金代德兴府(今张家口涿鹿县),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汉族,大都(今北京)人,一说渔阳(今北京蓟县)人,先后寓居扬州、杭州。大德六年(1302)任太常典薄。元世祖至元年间以才选为浙东宣慰司经历,后改浙东省都事,晚年任太常典簿。好诗歌与古董,文名显于当时,书法成就最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新元史》有传。
猜你喜欢

偶题小斋

事念了无涉,起居初有恒。

佛书閒自展,何肉久堪憎。

铃阁栖禅观,辕门坐老僧。

多惭少年日,绮语任冯陵。

(0)

夏日寺居即事四首·其四

往往推窗坐,西山云色来。

未归诚偶尔,少住亦悠哉。

累句初谙俗,清尊不负才。

当时仲宣赋,岂为异乡哀。

(0)

寒食志感示儿辈

六度逢寒食,肝肠寸寸灰。

岂无悬日月,难拟到泉台。

岁每惭新鬼,春从冷旧醅。

儿曹须老大,莫忘介山哀。

(0)

又赋得石头城

君今何处去,飞棹石头城。

一堑分天阔,千山拱堞平。

宅犹龙虎气,台忆凤凰名。

好是张平子,还能赋两京。

(0)

答于鳞慰哭子二首·其一

谢庭三秀草,此夕九秋霜。

埋玉丼憔悴,探环竟杳茫。

寸肠存屡折,孤客斗谁强。

为语西河泪,情今未可忘。

(0)

由天津汎舟趣霸水次夜泊·其一

高帆去不极,天际见人家。

系网青枫树,藏舟白荻花。

回风喧雁鹜,隙月上鱼虾。

亦有垂纶地,兵戈敢自誇。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