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亭春尽共为欢,印绶居身是大官。
遁迹岂劳登远岫,垂丝何必坐溪磻。
诗联七韵犹应易,酒饮三杯未觉难。
每况襟怀同宴会,共将心事比波澜。
风吹野柳垂罗带,日照庭花落绮纨。
此席不烦铺锦帐,斯筵堪作画图看。
幽亭春尽共为欢,印绶居身是大官。
遁迹岂劳登远岫,垂丝何必坐溪磻。
诗联七韵犹应易,酒饮三杯未觉难。
每况襟怀同宴会,共将心事比波澜。
风吹野柳垂罗带,日照庭花落绮纨。
此席不烦铺锦帐,斯筵堪作画图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日宴会的和谐景象,诗中的意境宁静而愉悦。开篇“幽亭春尽共为欢”即设定了整体氛围,人们在一个偏僻的亭子里共同庆祝春天的结束。而"印绶居身是大官"则表明诗人对现世安逸生活的满足。紧接着“遁迹岂劳登远岫,垂丝何必坐溪磻”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不需要刻意去寻找高峰或坐在溪边的磐石上。
中间两句"诗联七韵犹应易,酒饮三杯未觉难"则写出了宴会上的轻松氛围,人们在吟诗作对、饮酒畅谈之时显得从容不迫。随后“每况襟怀同宴会,共将心事比波澜”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人们在这样的聚会中共同分享着彼此的心事,就如同波浪一般起伏。
结尾四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风吹野柳垂罗带,日照庭花落绮纨。此席不烦铺锦帐,斯筵堪作画图看。”诗中通过对野柳随风摇曳、庭花在阳光下轻舞的细腻描写,以及宴会场所不需铺设华丽装饰,只需就地取材即可成为绘画景致,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生活简约性的赞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场春日宴会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闲适生活、自然美和人际关系的深切感悟。
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尘沙连越巂,风雨暗荆蛮。
雁矫衔芦内,猿啼失木间。
弊裘苏季子,历国未知还。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朔风吹雨,送凄凉天气,垂垂欲雪。
万里南荒云雾满,弱水蓬莱相接。
冻合龙冈,寒侵铜柱,碧海冰澌结。
凭高一笑,问君何处炎热。
家在楚尾吴头,归期犹未,对此惊时节。
忆得年时貂帽暖,铁马千群观猎。
狐兔成车,笙歌震地,归踏层城月。
持杯且醉,不须北望凄切。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馀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