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蓼不知厌,雕签踰十年。
唯蕲一语契,不必万人传。
凛凛元刘上,骎骎晋魏前。
须烦三昧手,为变小乘禅。
食蓼不知厌,雕签踰十年。
唯蕲一语契,不必万人传。
凛凛元刘上,骎骎晋魏前。
须烦三昧手,为变小乘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孚所作的《次前韵答原伯二首(其一)》。诗中以“食蓼不知厌”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对某事物的执着追求,即使历经多年仍不满足。接着,“雕签踰十年”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坚持与时间的考验。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知音的理解与珍视,“唯蕲一语契,不必万人传”,意即真正的理解与共鸣无需广为人知,只在知己之间即可。
接下来,“凛凛元刘上,骎骎晋魏前”两句,通过对比元刘和晋魏时期的人物,表达了对对方才华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自信与超越。最后,“须烦三昧手,为变小乘禅”则以禅宗的比喻,表达了希望对方能够以高超的手法,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转化为更广泛的影响,如同禅宗中的“小乘禅”一样,既自得其乐,又能影响他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对自我超越的追求以及对生活深刻理解的表达,语言精炼,情感真挚。
病想医门渴望梅,十年心地仅成灰。
早知世事长如此,自是孤寒不合来。
谷畔气浓高蔽日,蛰边声煖乍闻雷。
满城桃李君看取,一一还从旧处开。
蓟门天北畔,铜柱日南端。
出守声弥远,投荒法未宽。
侧身聊倚望,携手莫同欢。
白璧无瑕玷,青松有岁寒。
府中丞相阁,江上使君滩。
兴尽回舟去,方知行路难。
越艳听谣不厌听,楼船高卧静南溟。
未闻建水窥龙剑,应喜家山接女星。
三捷楷模光典策,一生封爵笑丹青。
皇恩几日西归去,玉树扶疏正满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