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策寻山径,回看宝殿平。
烟霞散林樾,香雾出檐楹。
绣涧花争发,琼峰鸟独鸣。
临高分远望,树杪一身轻。
杖策寻山径,回看宝殿平。
烟霞散林樾,香雾出檐楹。
绣涧花争发,琼峰鸟独鸣。
临高分远望,树杪一身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深入山林,探寻自然之美的旅程。首句“杖策寻山径”,生动地展现了行者手持竹杖,踏着崎岖的山路,寻找通往山中秘境的道路。接着,“回看宝殿平”一句,似乎在暗示行者在深入探索后,回头望见了远处的宫殿,或许象征着繁华与宁静之间的对比,或是对过往生活的回顾。
“烟霞散林樾,香雾出檐楹。”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景象,烟霞在树林间飘散,香雾从屋檐和楹柱间弥漫而出,营造了一种神秘而清新的氛围。这里的“烟霞”和“香雾”不仅描绘了视觉和嗅觉上的感受,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内心的宁静。
“绣涧花争发,琼峰鸟独鸣。”这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了山涧和山峰。绣涧中的花朵竞相绽放,琼峰上孤鸟啼鸣,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又通过“绣涧”和“琼峰”的比喻,赋予了景色以更加丰富的意象和美感。
最后,“临高分远望,树杪一身轻。”行者登高远眺,仿佛心灵得到了释放,身体也变得轻盈。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直接赞美,也是对精神解脱和自由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七朝文物旧江山。水如天。莫凭阑。千古斜阳,无处问长安。更隔秦淮闻旧曲,秋已半,夜将阑。
争教潘鬓不生斑?敛芳颜。抹幺弦。须记琵琶,子细说因缘。待得鸾胶肠已断,重别日,是何年?
北阙南山是故乡,两枝仙桂一时芳。
休公都不知名姓,始觉禅门气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