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弦春温和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
平生未识宫与角,但闻牛鸣盎中雉登木。
门前剥啄谁叩门,山僧未闲君勿嗔。
归家且觅千斛水,净洗从前筝笛耳。
大弦春温和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
平生未识宫与角,但闻牛鸣盎中雉登木。
门前剥啄谁叩门,山僧未闲君勿嗔。
归家且觅千斛水,净洗从前筝笛耳。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听贤师琴》。诗中通过对琴弦声音的描绘和山僧生活场景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于音乐之美以及心灵寄托的深切感受。
"大弦春温和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 这两句描写的是贤师弹奏的大弦声音温和而柔和,小弦的声音则是清脆且明亮,通过对比强调了音乐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平生未识宫与角,但闻牛鸣盎中雉登木。" 这两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于音乐的无知,以及他通过贤师的琴声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艺术享受,"牛鸣盎中雉登木"形象地描绘了山林中的宁静与和谐。
"门前剥啄谁叩门,山僧未闲君勿嗔。" 这两句则转换了场景,诗人询问是谁在敲门,而山中修行的僧侣并未感到烦恼,显示了一种超然世外的宁静。
最后,"归家且觅千斛水,净洗从前筝笛耳。" 表达了诗人听过贤师琴声后,想要用清澈的水来洗涤过去对于音乐的感知,用一种新的、纯洁的心态去聆听和体验音乐。
整首诗通过对琴声的描写和山中僧侣生活的情境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于艺术之美的追求,以及通过音乐来净化心灵的愿望。
先生海内称儒宗,气格不与俗人同。
晚以著书为寔历,道着利名面已红。
今者抗疏辞天子,拂衣去伴商山翁。
我歌送之感且叹,却惭羽翼在樊笼。
豫愁别后知音少,临分更为抚丝桐。
曲终酒罢各分手,冷冷江上多清风。
望望城南隅,彩云凝不飞。
金舆游幸地,万马争驱驰。
马前拥才人,校猎勇如罴。
一箭落飞鸟,重赏穷民脂。
中有射雕将,姓名知为谁。
百金换一狐,马首络青丝。
臂弓更腰箭,突击纵所为。
一从恃宠爱,立致倾国赀。
威势何翕烈,顾盼生陆离。
君看草头露,转瞬尽朝曦。
因风致危词,彼昏恐不知。
古林阴木欲无冈,孤棱冉郁撑穹苍。
铮铮万籁惊残梦,阳乌走曜衣麻桑。
腔中湛湛无何有,川上晴光花间柳。
老农日日理生涯,数口命悬田百亩。
野云洞口为谁开,青峰个个迎人来。
大颠解我文学会,一肩稳挈诗囊陪。
二难四美一时集,许多眼界閒收拾。
却费将军五万笺,笔锋扫秃烟犹湿。
洗觥命酌还自讴,山花笑上游人头。
花香簌簌落酒魄,嘹嘹野鹤舒青眸。
春和却也有秋爽,不独兰亭解心赏。
浪云今日非古人,德星昨夜禅关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