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嗟稷下士,驰声仁义场。
危冠切浮云,宽博为衣裳。
进退协矩度,调颜逾圭璋。
冲澹焉足保,利达乃其常。
岂若事畋猎,鸣镝驰高冈。
割解醉言归,百里无豺狼。
于嗟稷下士,驰声仁义场。
危冠切浮云,宽博为衣裳。
进退协矩度,调颜逾圭璋。
冲澹焉足保,利达乃其常。
岂若事畋猎,鸣镝驰高冈。
割解醉言归,百里无豺狼。
这首明代诗人黄佐的《咏志二十首(其十九)》描绘了一位稷下士人的形象,他以仁义为准则,在道德和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危冠切浮云"象征着他的高尚节操,危峻如高山之冠,超越世俗浮云。"宽博为衣裳"则比喻他的胸怀宽广,待人接物宽容大度。
诗中提到他行事遵循规矩,举止得体,如同圭璋般珍贵,显示出他的修养和智慧。然而,尽管他的品行冲淡而深沉,却担心无法长久保持这样的地位。相比之下,他更推崇不受约束的生活方式,如狩猎时的自由驰骋,即使醉酒归来,也能确保百里之内没有险恶。
整首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赞扬了坚守仁义原则的高尚情操。
篮舆破霜晓,驾言郡城南。
云山为好色,风日仍清酣。
古祠据山腹,深堂静潭潭。
我来何所祷,祸福久已谙。
顽冥亦天资,乞灵漫怀惭。
同来得我辈,胜处思穷探。
爽气排俗虑,浊醪侑清谈。
卧碑一拂拭,古镜开尘函。
斯人已仙去,寒泉独清甘。
扶藜山崷崒,放目窥浑涵。
前瞻群峰翔,九仙驻飞骖。
后俯归路迷,城郭埋烟岚。
平生丘壑姿,回首不我堪。
归来耿不寐,青灯对书龛。
著意裁诗特地催,花须著意听新诗。
清香未吐黄金粟,嫩蕊犹藏碧玉枝。
不是地寒偏放晚,定知花好故开迟。
也宜急趁无风雨,莫待霜高露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