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旷疏雨响,夜凉归思多。
缄书未能寄,流恨满烟萝。
庭旷疏雨响,夜凉归思多。
缄书未能寄,流恨满烟萝。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殷奎所作,题为《疏雨》,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夜晚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庭旷疏雨响”,开篇以“庭”字点明地点,庭院空旷,疏雨轻落,雨声在寂静的环境中显得尤为清晰,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疏雨”二字不仅描绘了雨势之轻,也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不急不躁,静谧而深沉。
“夜凉归思多”,随着夜色的降临,空气变得凉爽,诗人内心涌起的思乡之情愈发浓烈。这里的“归思”不仅仅是对家乡的思念,更包含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与感慨。
“缄书未能寄”,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无法通过书信传达,这可能是由于距离、时间或是其他不可抗力因素所致。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远方亲友的深深挂念。
“流恨满烟萝”,最后,诗人将心中的愁绪寄托于烟雾缭绕的藤蔓之上,形象地表达了难以言说的痛苦与哀伤。藤蔓在这里既是自然界的元素,也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象征着无尽的思绪和无法排解的忧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从自然景观到内心感受,层层递进,富有诗意。
平生足迹遍九州,知子笔端回万牛。
歙砚故持赠,夜光非暗投。
兹实旧坑子坑尾,远胜洮州绿鸭头。
清淑之德隐于石,珉中玉表非其俦。
惨淡风漪生,葱茏云气浮。
故人初赠我,千金未为酬。
久磨土灰实砚耻,况拙辞章为砚羞。
奇宝岂可穷士收,定为神夺鬼所偷,物得其托复何求。
所以椟而致,贱子不敢留。
摛藻可以丽春华,学书亦足森银钩。
百氏之学资芟修,六经之文资校雠。
虽然吾不愿子以之属文如曹刘,吾不愿子以之奏赋如枚邹。
愿子提携与之登瀛洲,献可替否近冕旒。
力陈治安活国谋,以宽吾君宵旰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