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十里只鸡声,鸟雀知更喜报晴。
一枕白云庭转静,三竿红日句初成。
花阴近午犹浓睡,山气冲寒为解酲。
莫道村居少酬应,未曾閒却褚先生。
荒城十里只鸡声,鸟雀知更喜报晴。
一枕白云庭转静,三竿红日句初成。
花阴近午犹浓睡,山气冲寒为解酲。
莫道村居少酬应,未曾閒却褚先生。
这首《枕上》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描绘了一幅清晨乡村生活的宁静画面,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联“荒城十里只鸡声,鸟雀知更喜报晴”以鸡鸣和鸟叫作为清晨的标志,鸡声啼破了黎明前的寂静,鸟雀的欢鸣预示着天气晴朗的到来,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这里的“荒城”并非真正的荒凉,而是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与远离尘嚣的意境。
颔联“一枕白云庭转静,三竿红日句初成”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的氛围。枕着白云,仿佛与天相接,庭院在这样的静谧中显得更加幽静。随着三竿红日的升起,诗人的思绪也如同诗句一般逐渐成型,暗示着灵感的涌现。
颈联“花阴近午犹浓睡,山气冲寒为解酲”则将视角转向了自然界的细微之处。即使接近中午,花荫下的睡眠仍然显得深沉而惬意。山气在寒冷中弥漫,仿佛能驱散困倦,带来清醒的感觉。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含了诗人对生活节奏的把握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尾联“莫道村居少酬应,未曾閒却褚先生”以轻松幽默的口吻回应了外界可能对乡村生活单调乏味的误解。诗人通过这句话表明,尽管身处乡村,但生活依然丰富多彩,充满着与自然和内心的交流,而不是闲散无为。
整体而言,《枕上》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清晨的宁静与生机,以及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出郭尘路断,登舟鹫岭通。
楼台花屿上,钟梵水天中。
石磴班春藓,松门韵晚风。
莼丝惹轻楫,云锦散遥空。
竹径连茶坞,山亭对药丛。
却输湖畔叟,朝夕访支公。
汉纲久陵迟,国柄授权室。
中兴得英主,威明戒前失。
三公经邦手,吏事困精覈。
功臣欲图全,犹不任以职。
矧兹故人分,义等天伦戚。
卓哉子陵心,秉哲固前识。
投身豢名爵,岂得枉寻尺。
万钟虽云富,樊雉非予匹。
石濑清且泚,苍崖耸而直。
投竿事幽寻,钓水鲜可食。
羊裘御冬温,衮绣未云益。
三旌屠羊肆,义在不吾易。
用舍各有趣,高风亘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