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名于我两悠悠,形影相忘懒赠酬。
拟把一竿沧海去,飘然清世一虚舟。
身名于我两悠悠,形影相忘懒赠酬。
拟把一竿沧海去,飘然清世一虚舟。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时所作,名为《县斋书事》(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超脱世俗的愿望。
"身名于我两悠悠,形影相忘懒赠酬。"
这里,诗人将自己的身体(身)与名声(名)比喻成两个独立的存在,它们之间仿佛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悠悠)。同时,形体(形)和投射在外界的影子(影)也相互遗忘,不再过分关注世间的虚名浮利(懒赠酬),表现出诗人对个人名誉不太在意的心态。
"拟把一竿沧海去,飘然清世一虚舟。"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他想要带着自己的竹杖(一竿)去探索浩瀚如沧海的知识或精神世界(沧海),并且希望能够像轻盈的小船一样,在这个清净脱俗的世间自由飘荡,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身与名、形与影,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淡泊和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社日遇群饮,北风归马骄。
阳乌云斗晦,来燕翅难调。
朝霰侵花冷,春阴到地消。
宿酲无酒解,薄被觉寒饶。
炉炭重然兽,衣裘更御貂。
蛰宫虫复闭,时鸟腹将枵。
点缀何多思,轻狂不奈飘。
唯知妍可玩,宁恤气为妖。
剡客偶然兴,海神非次朝。
唱高仍和寡,公又作长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