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郡斋同元美赋得桥字》
《郡斋同元美赋得桥字》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山色秋停使者轺,孤城何处不萧条。

请看襄子宫前水,依旧东流豫让桥。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郡斋同元美赋得桥字》。诗中描绘了秋天山色与孤城的萧瑟景象,通过对比历史人物豫让与襄子的故事,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山色秋停使者轺”,以“山色”开篇,点明季节为秋,山色因秋而显得格外静谧,仿佛连使者乘坐的轺车都停下了脚步,营造出一种静穆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这里的“使者轺”可能象征着过往的历史人物或事件,暗示着历史的痕迹在自然景观中留下了印记。

次句“孤城何处不萧条”,直接点明主题——孤城的荒凉景象。在诗人眼中,无论何处的孤城都充满了萧条之气,这种描述不仅描绘了物理空间上的荒凉,更蕴含了情感上的孤独与哀愁,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时间的无情流逝。

后两句“请看襄子宫前水,依旧东流豫让桥。”则转向对历史的追忆。襄子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而豫让则是战国时期的刺客,两人都与桥有着关联。这里通过“襄子宫前水”与“豫让桥”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永恒与历史人物的短暂。水依旧东流,象征着时间的不断前进,而豫让桥的存在,则提醒着人们历史中的英雄事迹虽已远去,但他们的精神与故事却如同流水一般,永远流淌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英雄人物精神的敬仰之情。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既有画面感,又富含哲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槐安席上和张梅韵

甘荠五溪人不采,两京高价卖秤斤。

君方沦落羞看我,我亦飘零懒问君。

人远空残眉上黛,愁深不整鬓边云。

谁怜古戍寒窗下,新样梭成织锦文。

(0)

次韵答何判簿见寄·其一

红光犹在斗牛间,未斸龙泉岂遽还。

金马玉堂随世换,清风明月几人閒。

(0)

次韵谢朱伯初惠橘·其二

病骨逢秋怯早凉,登高无分伴徜徉。

忽惊风雨重阳近,自觉山林引兴长。

嘉果年年劳远赠,新诗字字写幽香。

何如四老无名姓,千古商山有耿光。

(0)

题黄龙洞

苍弁西来拔地雄,重岩直下贮虚空。

根连笠泽天光合,润接蓬壶海气通。

灵响有时闻世外,真人无位守规中。

油然一缕山前起,乞与人间作岁丰。

(0)

观舆图有感·其三

辙已环诸夏,居身忆九夷。

难求伐木处,尚想馈豚时。

夹谷真成谤,中牟不易知。

惟存删述事,赫赫起周畿。

(0)

沧洲秋夜对月

长年为客寓沧洲,时序堪惊兴颇幽。

明月正当书馆夜,西风先动桂林秋。

乘槎万里思河汉,倚剑三更望斗牛。

老去尚馀豪气在,浩歌声落大江头。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