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尾猪头牛脚迹,三斤麻子露消息。
志公杖头剪刀尺,从来雨下阶头湿。
驴尾猪头牛脚迹,三斤麻子露消息。
志公杖头剪刀尺,从来雨下阶头湿。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宗琏所作的《颂古三首》中的第三首。它以奇特的形象和口语化的语言,寓言式地表达了某种生活哲理或禅意。
"驴尾猪头牛脚迹"描绘了一幅动物行走的画面,暗示着世间万物各有其独特形态和步态;"三斤麻子露消息"则可能象征着某种隐秘的信息或秘密逐渐被揭示,这里的“三斤麻子”可能并非实指重量,而是借代某种密集或繁多的事物。
"志公杖头剪刀尺"提到的是佛教故事中的人物志公和尚,他的形象常与智慧和机巧相连,此处可能是借志公的智慧来寓意应对事物的巧妙方法;"从来雨下阶头湿"则直接描述了自然现象,雨水打在台阶上,暗示着无论事物如何变化,基本的道理或规律始终不变。
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具象描绘,寓含了对世间万象、人生道理的深刻洞察,体现了禅宗诗歌的机智与幽默。
闽岭先春,琅函联璧,帝所分落人间。
绮窗纤手,一缕破双团。
云里游龙舞凤,香雾起、飞月轮边。
华堂静,松风竹雪,金鼎沸湲潺。门阑。
车马动,扶黄籍白,小袖高鬟。
渐胸里轮囷,肺腑生寒。
唤起谪仙醉倒,翻湖海、倾泻涛澜。
笙歌散,风帘月幕,禅榻鬓丝斑。
仰高当日诵成规,想见风流盛一时。
鲁国故知臧有后,孔庭早见鲤能诗。
侵寻末路同倾盖,邂逅清谈为解颐。
愿借湖山容膝地,为令松菊寄吾衰。
欲作归田计,无如二顷何。
折腰方赖禄,拭面未伤和。
日下乌声乐,尘生鸟迹多。
渡头留小楫,乘兴得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