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药出西山,服食采其根。
九蒸换凡骨,经著上世言。
候火起中夜,馨香满南轩。
斋居感众灵,药术启妙门。
自怀物外心,岂与俗士论。
终期脱印绶,永与天壤存。
灵药出西山,服食采其根。
九蒸换凡骨,经著上世言。
候火起中夜,馨香满南轩。
斋居感众灵,药术启妙门。
自怀物外心,岂与俗士论。
终期脱印绶,永与天壤存。
这首诗描绘了采集灵药的场景,展现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开篇“灵药出西山,服食采其根”两句,直接指出了仙药的来源和采集方式,西山常被象征为仙境,此处灵药自然而然地与神秘联系在一起,增添了诗的神奇色彩。
“九蒸换凡骨,经著上世言”表达了服食灵药后的效果,即通过九次蒸煮以达到骨骼更新,从凡人变为仙人的过程,这种修炼手法源自道教内丹术,诗中借此传达了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候火起中夜,馨香满南轩”则是描述煎药的情景,选在深夜等待药物中的精华释放,形成馨香四溢,这种细腻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意境。
接下来的“斋居感众灵,药术启妙门”表明了仙人通过斋戒清心寡欲,与自然界中各种神灵产生共鸣,同时也指出了修炼之道是一种深奥的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
诗中的“自怀物外心,岂与俗士论”则是表达了仙人超脱世俗的心境,不同于凡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这种高洁孤傲的情操,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感抒发。
最后,“终期脱印绶,永与天壤存”意味着最终的目标是达到不死,即超越生老病死,融入自然,与宇宙共存。这种境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视为最高的精神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采药、煎药和修炼过程的细腻描写,以及对长生不老理想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对于仙道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道家思想的一隅。
当杯不辞酒力微,看花莫待繁英飞。
一年春事才过半,海棠未放山桃肥。
两株红白傍仙馆,竹深苔净尘埃稀。
花开几度缺吟赏,念之不异渴与饥。
朝回日暮猥见召,同人下马轻款扉。
是时云阴天宇低,风吹细雨烟霏霏。
移镫斜照愈妍好,绛纱作幔珠成围。
花香雨气杳莫辨,但觉芳润浸人衣。
一杯酹花还共劝,脱略礼数忘拘鞿。
夜深沉醉未忍别,折花满把冲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