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儿能咏,同看帝苑边。
乍连珠树密,已并玉堂悬。
影助层城月,光摇万里天。
更宜芸阁夕,映彩读新编。
白雪儿能咏,同看帝苑边。
乍连珠树密,已并玉堂悬。
影助层城月,光摇万里天。
更宜芸阁夕,映彩读新编。
这首诗描绘了初雪降临,白雪与诗人共同观赏帝苑之景的场景。诗人以“白雪儿能咏”开篇,巧妙地将雪花拟人化,赋予其诗人的特质,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接着,“同看帝苑边”一句,点明了地点,将读者带入一个宏大的皇家园林之中。
“乍连珠树密,已并玉堂悬”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密集的雪花比作连串的珠子,又比作悬挂的玉器,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雪花的美丽与珍贵。同时,“密”和“悬”两个动词,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现了雪花的密集和持续,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影助层城月,光摇万里天”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雪花的光影效果与月光、天空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壮丽的夜景氛围。雪花的影子在月光下更加清晰,仿佛是自然界的画师精心勾勒的图案;而雪花的光芒,则在广阔的天空中摇曳生辉,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与和谐。
最后,“更宜芸阁夕,映彩读新编”两句,将场景转换至书斋或图书馆,暗示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在夕阳的映照下,雪花与书籍的色彩交相辉映,不仅增添了阅读的雅趣,也寓意着知识与自然之美相互融合,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初雪降临时的美景,以及诗人对此美景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知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向往。
有客丰神照秋水,胸中磊落谈名理。
仙隐如传仙尉家,吴趋大类吴门市。
自言负俗寡所谐,难遣风云入壮怀。
世上龌龊何足数,客中情绪苦无佳。
床头却有书连屋,展向风檐时玩读。
雅意难忘对圣贤,此身未肯混流俗。
蹑屩行游到秣陵,彩笔还能赋二京。
名刺怀来字半灭,尘剑拂时铗自鸣。
神交海内谁知己,雄文欲学黄初语。
赠我空惭寡和篇,争比龙门得御李。
半亩荒园一径通,四面山气相冥濛。
蓬蒿密拥一朝辟,独立虚亭草树中。
见说亭成甘雨溢,是时忧旱意初释。
主人默祷年屡丰,以此名亭义偏得。
吁嗟洵美非其乡,斯人一去迷何方。
四顾虚明堪徙倚,亭亭宛若鲁灵光。
伊余继至及秋好,公暇看山豁尘抱。
冬雪官梅树树花,春风桃李媚百草。
去岁民间赖有秋,今年雨泽亦还周。
有鸟枝头催布谷,家家南亩事锄耰。
但令穑事年年足,圃暇农閒皆鼓腹。
鸣琴不怍屡丰亭,处处同歌春酒熟。
君不见定清寺里双高桐,疏枝直干拂苍空。
迩时荣枯忽顿改,一株摧落淩霜风。
孤根未绝含生意,鬼神呵护知无穷。
夜半高歌人不识,冥冥诧有嘘枯功。
生气从兹回地底,柔条嫩绿盘根起。
翩翻翠叶大于盘,浥露含风姿更美。
看看渐与碧檐齐,高枝复有摩空势。
物理由来不可知,一任玄苍而已矣。
世人得丧理亦然,安见浮生事事完。
有时披雾青天出,有时急雨春风颠。
栽培但使灵根在,雪干霜标年复年。
不因零落归山涧,会须千尺能参天。
结发事篇翰,游心竹素园。
一赴公车召,乃自涉烦喧。
中复罹世网,邅回守故樊。
雌伏十馀载,安能凌风翻。
艰危保末路,祗用拙自存。
多君谢尘壒,丘壑道弥尊。
荣名非所宝,诗书日讨论。
八十神逾王,操觚累万言。
眷念同声者,忘年等弟昆。
殷勤几百里,椷寄道寒暄。
而我滞行役,难逢笑语温。
岂不慕高义,何日访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