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丰神照秋水,胸中磊落谈名理。
仙隐如传仙尉家,吴趋大类吴门市。
自言负俗寡所谐,难遣风云入壮怀。
世上龌龊何足数,客中情绪苦无佳。
床头却有书连屋,展向风檐时玩读。
雅意难忘对圣贤,此身未肯混流俗。
蹑屩行游到秣陵,彩笔还能赋二京。
名刺怀来字半灭,尘剑拂时铗自鸣。
神交海内谁知己,雄文欲学黄初语。
赠我空惭寡和篇,争比龙门得御李。
有客丰神照秋水,胸中磊落谈名理。
仙隐如传仙尉家,吴趋大类吴门市。
自言负俗寡所谐,难遣风云入壮怀。
世上龌龊何足数,客中情绪苦无佳。
床头却有书连屋,展向风檐时玩读。
雅意难忘对圣贤,此身未肯混流俗。
蹑屩行游到秣陵,彩笔还能赋二京。
名刺怀来字半灭,尘剑拂时铗自鸣。
神交海内谁知己,雄文欲学黄初语。
赠我空惭寡和篇,争比龙门得御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客人在秋天的水边展现其高雅的风采,谈论着深奥的道理。他仿佛是仙人隐居于世,其言行举止与吴地的繁华市场相类似。这位客人自述不被世俗所理解,难以抒发心中的豪情壮志。然而,他的内心深处渴望与圣贤对话,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他独自一人,床头堆满了书籍,偶尔在风中翻阅,寻找心灵的慰藉。这种对知识的渴求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让他难以忘怀。尽管外界的环境并不尽如人意,但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雅致和清高。
他踏上旅途,游历至秣陵(今南京),并以才华横溢的笔墨创作了关于两京的诗篇。虽然名片上的字迹已模糊不清,但他的剑在拂拭时发出的声响,似乎在诉说着内心的不甘与愤慨。他渴望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学习黄初时期的文风,与天下知音交流。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客人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感到了自己在回应对方作品时的力不从心,感叹自己无法与之相匹敌,如同在龙门得到御李(比喻获得极高评价)的荣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充满了对理想与现实、高洁与世俗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千里行秋,支筇背锦,顿怀清友。殊乡聚首。
爱吟犹自诗瘦。
山人不解思猿鹤,笑问我、韦娘在否。
记长堤画舫,花柔春闹,几番携手。别后都依旧。
但靖节门前,近来无柳。盟鸥尚有。可怜西塞渔叟。
断肠不恨江南老,恨落叶、飘零最久。
倦游处,减羁愁,犹未消磨是酒。
一病废百嗜,好文心未忘。
南窗纳虚明,罗列陈缣缃。
茫昧考巢燧,典章断虞唐。
清妍进屈景,隽永旌苏张。
少狂不自料,遇事形文章。
误逢作者叹,因复力披攘。
蹉跎生白发,始紬石室藏。
粗见汉家事,濡毫时否臧。
文词比工祝,不殊公卿行。
何用疲心精,舍本弃耕桑。
读赋意凌云,律令尊张汤。
荣华系遇合,才技无短长。
颇师老氏术,抱璞和其光。
无营以卒岁,刻意翰墨场。
萧条秋圃风飞叶,却有黄花照眼明。
已过重阳慵采撷,自嫌亦作世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