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荒园一径通,四面山气相冥濛。
蓬蒿密拥一朝辟,独立虚亭草树中。
见说亭成甘雨溢,是时忧旱意初释。
主人默祷年屡丰,以此名亭义偏得。
吁嗟洵美非其乡,斯人一去迷何方。
四顾虚明堪徙倚,亭亭宛若鲁灵光。
伊余继至及秋好,公暇看山豁尘抱。
冬雪官梅树树花,春风桃李媚百草。
去岁民间赖有秋,今年雨泽亦还周。
有鸟枝头催布谷,家家南亩事锄耰。
但令穑事年年足,圃暇农閒皆鼓腹。
鸣琴不怍屡丰亭,处处同歌春酒熟。
半亩荒园一径通,四面山气相冥濛。
蓬蒿密拥一朝辟,独立虚亭草树中。
见说亭成甘雨溢,是时忧旱意初释。
主人默祷年屡丰,以此名亭义偏得。
吁嗟洵美非其乡,斯人一去迷何方。
四顾虚明堪徙倚,亭亭宛若鲁灵光。
伊余继至及秋好,公暇看山豁尘抱。
冬雪官梅树树花,春风桃李媚百草。
去岁民间赖有秋,今年雨泽亦还周。
有鸟枝头催布谷,家家南亩事锄耰。
但令穑事年年足,圃暇农閒皆鼓腹。
鸣琴不怍屡丰亭,处处同歌春酒熟。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屡丰亭”的建筑及其周围环境,以及它所承载的意义与象征。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四季更迭下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活动,表达了对丰收与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赞美。
首句“半亩荒园一径通”,描绘了屡丰亭所在之地的静谧与隐秘,一个小小的入口通往一片荒芜却充满生机的园地。接着,“四面山气相冥濛”则以山气的朦胧,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预示着这片土地的丰富与潜力。
“蓬蒿密拥一朝辟,独立虚亭草树中”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亭子的建立过程与位置,从荒芜到开辟,从隐蔽到独立于草木之中,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见说亭成甘雨溢,是时忧旱意初释”表现了亭子建成后的意义,不仅解决了干旱问题,也带来了甘霖,象征着希望与繁荣的到来。主人的祈祷得到了回应,通过这个亭子表达了他的感恩之情。
“吁嗟洵美非其乡,斯人一去迷何方”表达了对亭子所在之地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描述四季的景色,展现了屡丰亭周边环境的美丽与活力:“冬雪官梅树树花,春风桃李媚百草。”春天的桃李花开,夏日的绿草如茵,秋天的果实累累,冬天的雪花纷飞,四季更替,生生不息。
“去岁民间赖有秋,今年雨泽亦还周。”强调了丰收对于民众生活的重要性,去年的丰收,今年的雨水充足,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福祉。
“有鸟枝头催布谷,家家南亩事锄耰。”描绘了农忙时节的景象,布谷鸟的叫声催促着农民下田劳作,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耕种,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最后,“但令穑事年年足,圃暇农閒皆鼓腹。”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的渴望,希望每年都有足够的粮食,即使在农闲之时,人们也能饱食无忧。
“鸣琴不怍屡丰亭,处处同歌春酒熟。”以“鸣琴”比喻音乐或歌声,表达了在屡丰亭这样的地方,人们能够共享丰收的喜悦,歌声与音乐充满整个空间,处处洋溢着幸福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谐与丰收的深刻理解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与追求。
荒风吼其前,大雷击其后。
人言黄昏雨,此意无乃骤。
飘飘岂恶声,侧耳听檐溜。
一睡喜暂凉,破窗落星宿。
明朝看东方,老火已复昼。
起行视畦陇,微露泫深秀。
枯沟涩不流,焦块濡未透。
看看岁云秋,槁死念谁救。
滥兴桑羊诛,妄使土龙斗。
彼巫乃诬尔,拜舞杂符咒。
举头亦茫茫,万一幸天漏。
云行则雨施,坎画自羲后。
为霖有真源,中路困坑窦。
眼前苍狗姿,津润岂能漱。
何当捲江海,九万广天覆。
有祷恐未迟,帝阍吾欲叩。
夜郎溪中七香木,长身一握如紫玉。
向来蛮村已自奇,耻与龙涎斗馀馥。
誓将膂力奉君子,度越山岩走穷谷。
夫君得此不自珍,要当助我扶衰独。
忆昨与君骑竹马,健力随群走黄犊。
看看四十老形具,此物胡为苦催促。
世间行险岂吾徒,且卧方舟同结足。
烊铜作梁剑栈编,峡江百丈青云缘。
峡山鸟道飞翩翩,蜀仙自得壶中天。
丈人口诀谁与传,青城一炷心香烟。
萦藤络蔓紫翠牵,清河鍊师天上仙。
玉华楼高瞰平川,白日下界黑鬼缠。
帝曰汝往予详延,鼎转九丹书八篇。
清风来翔明月前,夏日不暍冬不绵。
青骡白鹤忘岁年,是家仙种张祖先。
椒子红熟丹浴泉,酿成白酒斗十千。
先生日日贪醉眠,为我寄语来日边。
丹砂山中期,交梨海上约。
崎岖九折坂,准拟一丸药。
至今山仙翁,已跨紫霄鹤。
鹤去当归来,尘世忆如昨。
天使自天降,招去游五岳。
洞府日月长,流水花片落。
我来似天意,一官不足缚。
道气迄未充,何以痊瘴恶。
云霞閟灵蕊,雾雨罩仙萼。
臭稗杂菁英,凡草混荃若。
未免七十毒,谁敢试口嚼。
上焉忧国病,下者念民瘼。
安得如昔人,一举翔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