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具看花眼,萧然绿暗村。
贫来疑笔砚,老去信乾坤。
日澹树无影,潮回草有痕。
诗成鸥没处,鸦外又黄昏。
不具看花眼,萧然绿暗村。
贫来疑笔砚,老去信乾坤。
日澹树无影,潮回草有痕。
诗成鸥没处,鸦外又黄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纪的《暮春山行(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暮春山行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不具看花眼”,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视力衰退,无法再欣赏繁花的景象,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接着,“萧然绿暗村”描绘出山村在暮春时节的静谧与苍翠,渲染出一种寂寥的氛围。
“贫来疑笔砚”一句,诗人以自身的贫困生活为背景,暗示了生活的艰辛,连写字作画的工具都可能变得模糊不清。而“老去信乾坤”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流露出一种宿命般的无奈。
“日澹树无影,潮回草有痕”两句,通过写景,展现了日光微弱、树影稀疏以及潮水退去后草地上留下的痕迹,细腻地刻画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
最后,“诗成鸥没处,鸦外又黄昏”以鸥鸟归巢和天色渐晚的景象收尾,诗人创作诗歌时,鸥鸟已经消失,只剩下乌鸦的叫声,更增添了孤独和落寞的情绪,同时也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人生的黄昏阶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的衰老感受和自然景色的描绘,寓言式地表达了人生的沧桑与变迁,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隔城箫鼓,喧破愁霏晚。
卅载话前游,拥黄鹤、玉梯天半。
河山两戒,休作画图看。
曾几夕、月华清,留照金樽满。
好风吹送,帆影随湘转。
千里指江陵,浪花中、峡云初展。
青春白首,有梦早还乡,佳丽地,涴尘腥、灯火谁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