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为江山,亦不为像法。
劫火色相空,未觉眼界乏。
屹然留西庵,使我老境惬。
卫公精爽在,千古对岌嶪。
公来不可作,登临浩相接。
我居为江山,亦不为像法。
劫火色相空,未觉眼界乏。
屹然留西庵,使我老境惬。
卫公精爽在,千古对岌嶪。
公来不可作,登临浩相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米芾所作的《登米老庵呈天启学士》。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敬仰,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首句“我居为江山,亦不为像法”,诗人自述居住在山川之间,不追求世俗的名利地位,表达了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接着“劫火色相空,未觉眼界乏”两句,通过描述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强调了诗人对眼前世界的珍视,即使面对生命的无常也不感到眼界的匮乏。
“屹然留西庵,使我老境惬”则描绘了诗人对西庵的景仰之情,即使年岁已高,仍能在此找到心灵的慰藉。接下来“卫公精爽在,千古对岌嶪”两句,提到卫公(可能指卫公李煜)的精神仍然存在,与眼前的壮丽景色相对应,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最后,“公来不可作,登临浩相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天启学士的邀请,希望一同登临赏景,共享这份自然之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友情的珍惜。
百岁终当尽,岂为斯人悲。
毕生述孔业,一半遭乱离。
我有大泽僻,远引疑先几。
朝游石镜峰,暮归洗马池。
浮沉三十年,见闻无旧知。
因人理南策,相见海之湄。
不敢论往事,欣然为后期。
雷宗依东林,心迹毋相遗。
乘兴每倏然,系舟雷峰陲。
乐事不可待,寒暑嗟密移。
一旦成朝露,厥嗣哀淋漓。
挥涕想音容,抱像乞一辞。
展轴犹俨然,相对如昔时。
生死俱不言,后世谁当疑。
我年五十一,适汝四十五。
面目各老大,法身无遮护。
七年小除夕,喜共今年度。
缘聚且有时,况复无上道。
道在忧弥深,空忧愧无补。
爱尔性忱挚,惧尔性疏稿。
我归自栖贤,晤别犹草草。
臷庵一月谈,投机恨不蚤。
屈曲有深言,直捷无行路。
暗明绝暗明,回互不回互。
十地岂其俦,万法从兹扫。
一喝双耳聋,一蹋全身倒。
释子非百丈,山僧非马祖。
荷担莫迟回,须记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