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誉不干欣厌尽,尘缘终省到茅斋。
嚼苗辨药神应畅,临水观经意自佳。
暖谷护花云袅袅,疏林饫果鸟喈喈。
沧桑任变寰中事,一榻高眠万虑埋。
毁誉不干欣厌尽,尘缘终省到茅斋。
嚼苗辨药神应畅,临水观经意自佳。
暖谷护花云袅袅,疏林饫果鸟喈喈。
沧桑任变寰中事,一榻高眠万虑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毁誉不干欣厌尽”,表达了诗人对世间赞誉与诋毁的淡然态度,不再为外界评价所动,内心达到了一种宁静的状态。接着“尘缘终省到茅斋”一句,点明了诗人居住在简陋的茅屋之中,远离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清净与平和。
“嚼苗辨药神应畅,临水观经意自佳”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山居生活中,通过自然界的活动来调养身心,无论是品尝自然之物还是静心阅读佛经,都能让心灵得到满足与愉悦。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物质欲望的节制。
“暖谷护花云袅袅,疏林饫果鸟喈喈”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象。暖谷中花朵被轻柔的云雾环绕,显得格外娇艳;稀疏的树林里,鸟儿们欢快地啄食果实,鸣叫声此起彼伏。这样的场景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最后,“沧桑任变寰中事,一榻高眠万虑埋”表达了诗人面对世事变迁的从容态度,他选择在高榻上沉睡,让所有的忧虑都随风而去,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自由的精神境界。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内心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冥冥乾维改,殷殷坤轴摧。
女风嘘阴穴,族云布阳台。
海色二有合,嘉霖四望来。
玄鹳引吭鸣,游鱼矫鬐回。
萎叶贪故柯,柔苗媚其荄。
裳衣既颠倒,车马亦虺隤。
迂辔就衡门,野父进我杯。
请以甫田诗,宽彼东山怀。
亭午气清和,西园行挟策。
阶藉葳蕤红,窗延纵横碧。
时禽骄孤迈,芳草妒新迹。
慨然怀良友,胡为但役役。
刀笔余啸歌,诗书子徽纆。
博谷声条桑,永晷不重得。
愿言携琴至,呼尊命所适。